我市注重将法治宣传教育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

20.07.2015  14:15

  王静和丈夫都是“80后”。去年下半年,他们带着刚上小学的孩子举家从庐江县搬到蜀山区的家家景园社区。今年年初,王静含着眼泪走进社区服务中心寻求帮助。原来,自孩子上学后,她和丈夫常因教育理念不同发生口角,说不好、谈不拢时,丈夫甚至还会动手打她。

  社区工作人员一边把王静请进社区的“微聊吧”,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朱聪杰对她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一边将她的丈夫请到普法“微课堂”,由社区志愿律师和他聊一聊《婚姻法》。

  “一来二去,现在小两口遇到孩子的问题有商有量。那天他俩买菜时见到我,还一再感谢社区细致的工作。”家家景园社区工作站站长李晓庆笑着说。“对于王静这样初来乍到的‘新市民’,社区往往从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入手,把法治宣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他们既找到归属感,又可以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社区好居民。

  近年来,合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大湖名城的形象日益彰显,城市吸引力、辐射力不断增强,外来务工经商、拆迁转化、异地大学生等群体数量也逐年上升。据统计,我市市区人口以每年20万人左右的速度递增。这些新增人口被称为合肥的“新市民”。

  “合肥现在发展很快,对大学毕业生很有吸引力,所以我选择到合肥来工作。”刚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的朱若雨说,“但我对城市的政策法规不熟,一旦遇到住房、就业、医疗、社保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就会手足无措,所以很需要这方面的知识。

  朱若雨的问题不是个例,是所有“新市民”都会面临的问题。怎么办?2013年11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开展新市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将新市民纳入我市“六五”普法对象范围,实现“属地化管理、市民化待遇、均等化服务”。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明确了市工商、公安、人社、城建、民政、教育等主管部门的普法职责,把新市民法治宣传教育融入集治安管理、劳动用工、计划生育、卫生管理于一体的服务管理体系。

  “为了让新市民尽快熟悉城市运行的政策法规,市司法局还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一整套有声音、有图像、形象直观、简明易懂的系列普法教材。首期印制的1.2万本读本、2万张挂图、1万本案例精编和500套光盘,已经免费发到部分新市民手中,很受欢迎。”市司法局负责人介绍。

  如今在合肥,不同群体的新市民都有自己的“娘家”,遇到困难可以就近找“娘家”帮忙。在新市民较为集中的街镇,有贴心的“新市民法律爱心屋”;在新市民子弟较为集中的学校,有规范的“新市民普法学校”;在新市民集中的建筑施工单位,有“新市民工地普法学校”;在新市民较为集中的高校,创立“高校大学生普法志愿者联盟”……

  就在今年年初,市委十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合肥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将新市民普法作为“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深化新市民普法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文中“王静”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