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从新媒体大国迈向新媒体强国

27.06.2014  10:40

      6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4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在京发布。该书全面解读中国和世界新媒体发展大势,指出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微时代”,成为世界新媒体第一大国,正在迈向新媒体强国。

      新媒体发展呈现四大显著变化
      蓝皮书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新媒体发展进一步呈现移动化、融合化、社会化加速态势,并出现4个显著变化,基于新媒体的微传播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对于4个显著变化,蓝皮书分析说,微传播成为主流传播方式,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大行其道,微传播急剧改变着中国的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正在加速融合,传统媒体纷纷推出新媒体战略,而新兴媒体凭借技术优势整合传统媒体资讯再传播;新媒体的社会化属性增强,正在快速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延伸,微政务成为创新中国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新媒体安全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微时代形成两足鼎立新格局
      蓝皮书显示,当前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应用已成为主流传播方式,并正在迅速向政务等领域延展。微政务、微电影、微视频等微传播构成2013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微时代”景观。
      当前中国已有超过100个网站推出微博客服务,媒体微博和政务微博仍保持高速增长,微博的媒体属性和社会化功能进一步得到增强。通过东莞扫黄事件和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等,微博在重大事件中对现场信息的报道优势再次得以体现,往往能成为网络舆论的集散中心。
      微传播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和转型带来了更深入的影响。蓝皮书指出,2013年以来,中国多元媒体共生互融的态势更加明显,中国新闻媒体加速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社交化和融合化发展,主流媒体新闻网站和商业新闻网站共生的新闻传播大格局已经形成,无论在覆盖人数、访问次数,还是页面浏览量、访问时长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两足鼎立的新格局。同时,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进军微传播领域,《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央视新闻等组成了“微传播国家队”。

      未来10年是跨越发展关键期
      2014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蓝皮书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新媒体第一大国。
      蓝皮书还分析说,2013年是大数据技术落地之年,也是接轨商业应用的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多家数据平台相继进行大数据投资,目前国内网民数据的市场价值达到16亿元。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逐步成熟,市场体量将进一步放大,到2020年网民数据的价值将突破300亿元。
      蓝皮书预测,未来5年~10年是我国从新兴媒体大国走向新兴媒体强国的过程。在此期间,适时出台新媒体发展国家战略对于新媒体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长期的决定性意义。同时,加强网络空间安全立法,是我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获得信息技术制胜能力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