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扫尘日的习俗

12.02.2015  11:36
 

本网讯 (新闻中心)扫尘日,即农历的十二月廿四,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北方称“扫尘”,南方叫“掸尘”。虽说“二十四,扫尘日”,实际上从祭灶前后到年终,均为扫尘时间。中国一些地方,每年从农历十二月廿三起至除夕止,把这段时间都叫做“扫尘日”,也叫“迎春日”。

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情感愿望,此习俗向人们传递着过年忙碌气氛的信号。这一风俗反映了中国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期盼,至今仍保持顽强的生命力。

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据《吕氏春秋》记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前扫尘的习俗。按照民间说法,“尘”与“陈”谐音,所以“扫尘”也叫“扫陈”。年节扫尘有“除旧布新”的含义,扫尘蕴含了人们“推陈出新”、“辞旧迎新”、“破旧立新”的愿望和期盼,其用意就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去。《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说:“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梦粱录》中写道:“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日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埃尘。”

可见,扫尘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