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超3成新农合病人异地就医 基层医院能力不足成主因

12.02.2015  19:58

家住绩溪的老吴是个“药罐子”,隔几个月就要去住院调理。可是相比身边的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他更愿意选择坐上几个小时的车赶到 合肥 ,“挤”进省城的大医院。

记者昨日从省卫生计生委了解到,虽然我省县域服务能力近年来有所提高,但我省新农合病人在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市级医院、省级医院和省外医院住院的比例并未向省内和向“下”转移,而是缓慢向“上”移动。相较全国21%的比例,我省新农合病人在县外住院的比例达到30.64%。要实现“90%病人看病不出县”,看起来路还很长。

现状:87县中只有2个县县外住院人次占比低于10%

省卫生计生委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省87个新农合统筹地区中,县外住院人次占总住院人次比例低于10%的仅有太和、天长两个县;10%~15%之间的有5个县,分别是霍山、宣州区、蒙城、宁国和广德;15%~20%之间有10个县,为泗县、郎溪、砀山、界首、泾县、涡阳、灵璧、固镇、岳西和利辛。

“这些县区的总体特征是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必有一强’甚至‘县乡双强’,或是县级医疗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也有的地区是因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病人外出就医不方便。”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分析说。

除市辖区外,县外住院人次占总住院人次比例最高的是:芜湖县、巢湖市、铜陵县、休宁、南陵、怀宁、肥东、黟县、繁昌、当涂。这些县区虽然经济发达,但是县域医疗资源相对短缺,而且距城市很近交通又便捷,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较差。

基层医改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以来,县级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增长最明显的县是:广德、巢湖、怀远、宁国、青阳、怀宁、泾县、和县、桐城、砀山、五河、泗县、肥西、定远、霍邱、潜山、祁门、来安。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铜陵县、旌德、太湖、休宁、萧县、当涂、青阳、舒城、繁昌的病人外流现象仍然严重。

在此次公布的数据中,安庆迎江区的县外住院人次占总住院人次比例高得惊人:该地区有99.06%的新农合病人选择去县外医疗机构住院,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的不足1%。

分析:县乡医疗能力不足愿意把病人往“上”推

为啥病人都愿意往“上”跑?据了解,我省绝大多数县的县乡两级医疗技术人才匮乏,县域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很薄弱或提升速度缓慢,加上部分县医院床位总数太少,无法容纳常见病住院,不能满足县域内居民医疗需求。

而省市级医院近年来快速扩张,吸引了县域和基层部分技术人才,这使得县域医疗资源增长和技术提升更加缓慢,无异于“雪上加霜”。

基层医改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还未有效调动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性,缺乏收治“挑战性”疾病的动力。“据我了解,很多乡镇卫生院将具有住院指征的病人推到县级医院,导致县级医院不愁没病人,就把稍有难度的病人推出县外。”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农合未能建立强制性逐级转诊制度,仅靠拉开“门槛费”和报销比例的差距难以有效牵引病人在基层就诊住院。

对策:建立县域医联体,一般常见病在乡镇卫生院诊治

省医改办最新下发的文件显示,我省将以县为单位开展县域医联体试点,由县级卫生计生部门统筹规划县域内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组建2~3个县域医联体,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自愿加盟,服务范围覆盖全县城乡居民。

今后,一般常见病应在中心(乡镇)卫生院诊治;轻度疑难复杂或急性期的常见病,应由县级医院派专家现场指导乡镇卫生院就地治疗;受乡镇卫生院技术条件所限难以诊治的,应转往县级医院诊治。

村卫生室和中心(乡镇)卫生院转来的病人,县级医院应优先安排入院。县级医院与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立双向转诊。在县级医院已完成难度较大的诊治,并且病情平稳后,转回中心(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派原经治医生跟踪病人至中心(乡镇)卫生院,指导后续诊治工作。

乡村医疗机构门诊推广使用“标准处方集”、住院服务推广实施临床路径,减少不必要的等待和重复检查。鼓励在县域医联体内建立统一的检验、影像、病理等中心,实行大型设备统一管理、共同使用。

村医签约服务也将得到推广,以引导县域居民养成有序就医、履约转诊的习惯,形成逐级转诊制度。试点阶段可实行“软签约”,县域医联体推出优惠措施,吸引居民签约。参保(合)居民首诊应在与之签约的县域医联体成员单位就医。县域医联体内最高级别的医院确实无法诊治的疾病,可由县域内技术力量最强的医院出具转诊单向县外转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