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成为竞争优势 吸引高端要素向安徽聚集

20.01.2015  09:20

  安徽广播网1月20日消息(记者:李娜、李丹东、孙玲娟) 绿水青山、良好的生态是江淮儿女赖以生存发展、引以为豪的家园,也逐渐成为吸引人才和投资的一张“王牌”。近年来,全省上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环境指标得到改善,一批高端要素企业纷纷向安徽聚集。

  华钛半导体有限公司是2014年从深圳落户池州经开区的一家芯片制造企业,公司负责人赵良从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在池州落户,最主要的是看中了这里优良的生态环境,山水和一,自然和现代工业融为一体,这对于电子芯片的制造十分有利。“目前我们在全国有八家工厂,池州定位为封装测试基地,未来我们所有这些工厂的资源都会掌握在池州。

  近年来,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池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速接近30%,池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赵风云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全部用清洁能源,我们的污水管网,路建到哪里,管网建到哪里。你在园区里看,我们植被比较好的森林,全部保留,50亩以上的水面全部保留,绝不填平。

  一流的山水、一流的生态,历来是黄山市吸引高端要素投资的金字招牌,省环保厅日前发布的2014年度全省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黄山市空气质量排名全省第一。总投资2.8亿元的金普森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休宁县经开区2013年引进的一家高新企业,公司研发的太阳能集热器更是获得国家科技奖,在谈到为什么落户休宁时,公司负责人顾全军毫不掩饰对这里生态环境的青睐。“当时我选择到黄山休宁科技园,是出发于黄山这个地段环境好。我们打算在黄山这一块形成产业化的量产,未来五年,每一年是翻倍的增长。

  生态优势就是竞争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意识到生态环境改善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聚集效应,近年来,我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打响环境“保卫战”。从实施《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到出台《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从治理雾霾到江河湖泊整治,从美好乡村建设到新安江畔生态补偿机制改革,绿色发展成为江淮大地上的生动实践。2014年,全省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4.0%,超额完成年度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全年秸秆还田面积4010万亩,比2013年翻了一番;淘汰29.4万辆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燃煤小锅炉3345台,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2012年印发的《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到2020年,力争全省生态竞争力综合指数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产业和基地,省环保厅厅长缪学刚说,“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出重拳、采取得力措施,竭尽全力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以大气污染防治的新成效,促进全省生态强省建设,造福安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