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戏剧家协会“千名文艺家下基层”采风团走进岳西

24.11.2014  12:17

  向革命老区人民学习,从红色土地上汲取“营养”。11月18日至20日,我省戏剧名家在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主席王长安、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潘昱竹带领下,来到大别山腹地的红色革命老区岳西县开展采风创作活动。戏剧名家们面对面为老区人民歌唱,手把手指导基层文艺工作者,点对点开展文化扶贫活动。

  重温

  走进老区,聆听红色历史

  岳西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被誉为“烈士县”。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岳西有近四万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

  皖西南这片“人红、心红、连土地也红三尺”的土地,为戏剧名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走基层采风创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11月18日,我省戏剧名家在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主席王长安等带领下,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敬意,抛掉了明星大腕的派头和“架子”,满怀虔诚地做起了“小学生”。

  在安徽省首任省委书记王步文烈士故居里,王长安、蒋建国、吴亚玲、韩再芬等戏剧名家们仔细聆听先烈事迹介绍。得知王步文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年仅20岁就成为了安徽早期学生运动的领导人时,大家都竖起大拇指,连赞了不起。对王步文因叛徒出卖,年仅33岁即为革命牺牲,大家唏嘘不已,为烈士英年早逝而感伤。

  献艺

  文艺大餐,献给基层群众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基层文化站是文艺创作的一线,也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主阵地。

  “梅花奖”获得者、国家级淮北梆子非遗传承人张晓东在接受采访时说:“下乡采风,在与基层群众接触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朴实,希望通过这次采风活动,能进一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创作出更接地气的作品,让文化之风吹到千家万户。”

  18日下午,岳西县莲云乡腾云村村前广场上,流动大篷车搭起了临时舞台。戏曲家惠民演唱会在这里精彩上演。

  初冬时节,大山里寒意渐浓,但现场气氛热烈,闻讯而来的乡亲们将现场围得水泄不通。伴随着一首首经典旋律的响起,新老名家逐一登台献艺,黄梅戏、梆子戏、庐剧、徽剧等剧目一应俱全,为现场观众送去一道道精美的文艺大餐。

  “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这些艺术家,今天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他们表演,非常激动。老师们唱得非常好,我们老百姓很喜欢!”腾云村村民储诚龙笑着告诉记者。演唱会后,乡亲们围住自己喜爱的艺术家,争相合影留念,戏曲爱好者更是现场与偶像切磋起“技艺”。

  互动

  戏曲指导,鼓励乡村演员

  人未进门,先闻丝竹声。18日下午,当戏剧名家们来到莲云乡综合文化站走访时,文化站二楼大厅内,农民演员张世忠、刘金花正在排演黄梅戏《新编七仙女下凡》。

  伴着二胡悠扬的旋律,两位演员全身心投入,丝毫没有发现身后已经围上了一众名家大腕。

  “好!唱得好!”随着吴亚玲老师的叫好声,刘金花这才蓦地回头。“啊!您是吴亚玲老师!”“呵呵!接着唱,我们大家都来听听,咱们切磋一下。”吴亚玲笑着说。丝竹声又起,在一群艺术家关注下,刘金花开始了演唱。

  “音准不错,但要注意按安庆的官话把字咬准,做到字正腔圆。”吴亚玲建议。结合刘金花的演唱,各位戏剧名家纷纷给出自己的建议。一时间,小小文化站里笑语欢声,暖意融融。“我是一名农民,十分爱好文艺,也经常参加乡村文艺演出。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指点我,倍感荣幸。我要加倍努力,把戏演好!”刘金花激动地说。

  观点

  基层采风,让创作接地气

  11月19日,采风团一行来到店前镇司空村。艺术家们深入田间、深入农家,干农活,问农事,访民情,在司空山脚下与当地群众共同举办了一场精彩的互动文艺演出。

  表演间隙,艺术家们还走进村庄,与农民手拉手谈心,面对面交流,并对当地民间传统舞蹈——挑花篮、花梆舞进行了指导。

  “我们文艺工作者与老百姓的关系,就是鱼水关系。只有更多地走进基层,倾听老百姓的呼声,我们才能创作出老百姓喜欢的作品。以后这样的走基层活动要常态化开展,要多接地气,多向人民群众学习。”蒋建国对记者说。

  “当下文学艺术创作,就是要与广大群众更密切地接触,转变情感、转变立场,充分感受基层群众的文化诉求。”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主席王长安在接受采访时说,通过此次采风活动,使大家在今后的创作中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使文艺工作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
安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文化旅游工作
(本报驻安徽记者  郜  磊)日前,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