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倒戏”也有春天 上得了大型剧场下得了农村稻场

02.01.2015  16:07

  总得有人迈脚

  往常庐剧的剧本多是才子佳人、家长里短,而此番带出去的两部戏算得上是合肥市庐剧院的代表作品,“从文本角度来说,两部戏都是高雅题材,《李清照》和《孔雀东南飞之焦仲卿妻》,一个是写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坎坷人生和冰雪操守;一个是我国长期载入中学课本的古代叙事诗。无论立意上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有新的突破。”而在段婷婷看来,走出去演出是必须的。庐剧在安徽覆盖面较为广泛,但是,在省外观众中知名度却不高,所以更要勇敢地走出去,要让自己较为优秀的作品在更大范围接受观众的评判。”

  像这种剧团自己主动联系外地剧场,要走出安徽去打开市场甚至实现经济效益,“也基本是庐剧的第一次”。段婷婷希望去绍兴的演出,只是一次试水,今后能做到常规性的“走出去”。但她还是感到很有压力,“现在的观众难得走进剧场,要好的剧目,还要好的运作方式。其实对戏曲来说,还是要关注他的社会效益,通过努力逐步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要两条腿走路

  许多人说庐剧是草根艺术,但是庐剧院此次省外巡演无疑主要是走进大中型剧场,观众的文化层次也会不同于社区和农村。段婷婷的看法是:“我们是剧种的领军院团,庐剧传承发展,应该两条腿走路,俗话说,既要上得了厅堂,也要下得了厨房。对庐剧院来说,就是进得了大型剧场下得了农村稻场。要面向基层,也要面向高端观众。只有两条腿走路,并且走出模样,才能有属于自己的天地。

  段婷婷表示,庐剧业余和民间社团演出的火爆,一直是安徽戏剧演出的一道景观,是庐剧留住观众的一个积极方面。“但是业余和民间班社由于生存压力较大,成员组成中老年人占绝大部分。所以,庐剧传承和发展的主力军还是国营院团。”

  庐剧是合肥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项目,生存状态长期令人担忧。“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能让庐剧在原地再走几十年。段婷婷想做的,更多是提升庐剧这个剧种的品位,“推陈出新是必须的,你不跟这个社会脱节,你才能更好融入这个社会。黄梅戏也是不断提升才走到今天,我们庐剧比较固守,从演出的范围到演出的剧目一直都在固守,当然固守有固守的好处,我们在基层还是非常受欢迎,但我们很难走出去。”

  文化一点都不软

  段婷婷接任院长快四年了,刚接任的时候,她就拍了一套庐剧的MV,填补了庐剧卡拉OK的空白,“以前你去唱歌,点歌器里是没有庐剧的,可以点到京剧黄梅戏,现在不同了,也能点到庐剧。”此外就是继十年前受到好评的大型古装戏《李清照》之后,历时三年把《孔雀东南飞之焦仲卿妻》搬到了舞台上,“在此期间,我们复排了《李清照》,《李清照》十年前去香港以后就很少演出,一个好的剧目不在舞台上演出打磨怎么可能成为精品而传承下去?戏剧院团弄一个戏非常不容易,为什么不能多演呢?这就是市场问题。卖不动票,没有经济来源,这不是庐剧院一家的问题。”

  “要多演,哪怕是简化版的,不减演出质量,剧场条件达不到要求就简化舞台装置,简化道具,这次到绍兴就是简版《孔雀东南飞之焦仲卿妻》。”段婷婷谈到了苦衷,这部戏的斜坡舞台运过去就得一卡车,“轻车简行才能传播得开。我们希望有商业价值,我们也在摸索,希望媒体多多帮我们呼吁。都说文化是软实力,其实打造软实力更费力气。经济学家说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可再生资源,通常说的城市底蕴,不就是文化嘛!但是,许多时候因为艺术的贡献没法量化,而被忽略了。可见,艺术只有形成影响才会受到多方面的青睐。”

  打磨精品需要钱

  采访段婷婷的两个小时,中间不断有人进出签字盖章,电话也一直没断过,身为院长的段婷婷也是剧院演员中的主力,“冲突啊,所以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

  剧团原有的中年以上演职员在四年前全退下了。“现在演员断档的问题很突出,四十多岁、五十多岁正是戏曲演员的黄金时期,戏曲需要老中青相结合,需要传帮带,中年以上演职员一次性退出,个人和单位都受损失,这就是改革的无奈之举。返聘是需要经济支持的。”段婷婷不讳谈钱,“艺术生产是要有经济投入的,精品是用钱打磨出来的,没有钱谈艺术就是空谈,经济是基础。现在的职能部门总是拿经济领域的投入和产出关系来衡量戏剧的价值,实际是认识上有误区,戏剧的投入靠经济,产出却是社会效益,所谓社会效益主要是社会的精神和道德建设,文化传承,和一部分文化消费。指望用文化消费的效益来支撑文化发展,暂时是无法做到的。

  苗要养角儿得捧

  如今的合肥市庐剧院在册演职员50多人,最小的1997年生。段婷婷表示,招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现在省艺术职业学院有计划,我们跟皖西庐剧团协商联合招收庐剧学生,那边演员更少。要未雨绸缪啊,不可能一招来就能用。但是,专业艺术院校培养,学生的各项素养较为全面。”所幸生源还可以。

  问及剧团内部的大戏是不是都是院长自己上?

  段婷婷笑言:“这个问题不存在,你可以随机采访任何一个演员。我不是学戏曲的,我是学曲艺的,我一直鼓励年轻演员,只要你们担得下来,我不会跟任何一个演员争角色。舞台艺术没法藏着掖着,你行就是行。当然,演员也要靠舞台实践的锻炼,我们这里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台上见。”段婷婷正在修读的专业是中国音乐学院演艺管理,作为当家人,她有很强的紧迫感。“员工收入是必须拉开的,有些老的传统可以借鉴,戏曲得有角儿。角儿付出的就是比别人多,收入就是要比别人多。”

  从头开始打补丁

  “有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我们只可以提取和升华,完全颠覆就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了。”段婷婷笑言,可能自己比较保守,所以对于时下热门的“颠覆传统”较为谨慎。“无论怎么做都不能改变戏曲的初衷,就像一个杯子,上面可能雕刻很多东西,但其功能就是装水来喝的器皿,漂亮点可以,更接近现代人的审美,戏曲一定要呈现固有价值。有些剧目硬贴上一些时尚元素,土不土洋不洋,观众看着也难受。”

  段婷婷希望合肥在这样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能有更多人意识到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块面,意识到文化对提升一个城市的品位是有重要作用的,“这样才能相匹配,当然这个文化不是只有庐剧。”

  段婷婷还有一个心愿已经开始实施,拍摄一部戏曲电影,把传统的东西搬到银幕上,“一定是庐剧这个剧种,这也是一个推广的平台。还在磨合,肯定是古装戏,现在只能告诉你这么多。庐剧缺了很多块面,现在我们就在打补丁,基本上是从头开始。” (记者 蒋楠楠)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
安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文化旅游工作
(本报驻安徽记者  郜  磊)日前,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