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注深山,圆梦姚河

17.12.2015  20:33

人民网讯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姚河乡,位于安徽省岳西县东北边陲,与舒城、霍山两县接壤。时近初冬,万物萧索,漫步姚河境内,依然处处风光宜人。从远处眺望,只见丽日下那巍巍群山之间一条条干净的水泥道路串起的一幢幢秀美农家别墅宛若画卷;临近黄昏,一盏盏光亮的路灯与农家灯火相互交融。这是近日记者在姚河采访所看到的景象。这一切,无不呈现出大美中国乡村特有的宁静与祥和。

时光回溯到1989年,姚河乡经济发展滞后,大部分群众家庭一贫如洗,住的是摇摇欲倾的土坯房,吃的是红薯、稀饭。出行道路全是不足3米宽的土路,让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时任省委书记卢荣景同志到岳西县视察工作,见到此情此景,当即决定把姚河乡作为自己的扶贫联系点。而今至2015年,姚河乡在省委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办公厅二十六年如一日的倾情帮扶下,全乡干群团结一心,积极对外争取支持,努力挖掘自身潜力,通过持续的艰苦奋斗,使该乡经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稳步提升。该乡现已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茶叶)”、“第四批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茶叶)”,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近9000元。

集镇建设从无到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1989年前,我们姚河仅有乡政府、检查站和供销社三座砖瓦楼房,建筑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仅有的一条街道仅6米宽。家家住的都是拥挤的土坯房,街上半天也见不到一辆车在跑。”在姚河乡政府旁边的许多老居民说,“现在,我们乡是真的不一样了。你看街道宽阔,水泥路四通八达;基本上家家都住进了小洋楼,条件好的还买了小汽车。

26年,弹指一挥间。姚河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安徽省委办公厅和有关单位的大力帮扶下,却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集镇建设从无到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的良好局面。乡集镇街道由6米宽的沙石路变成25米宽的柏油路,集镇区建筑面积由不足1000平方米增加到6.5万平方米,机关区、文化区、生活区、商业区、工业区五大区域基本形成,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近五年,在省委办公厅的关心下,投资3081万的土地整理项目已经完工;投资1061万元进行大别山区连片水土保持项目已全面完工;投资2340万元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八小”水利工程全面实施;新建姚河大桥完工,香炉大桥改造完工,三座危桥改造全面实施;完成90多公里村组道路硬化工程;全乡6村“一站式”服务大厅已投入使用,便民服务条件得到改善;投入资金进行危房改造项目,全乡楼房率已经达90%以上,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2015年,投入330万元完成蔡畈、小街、杨湾等5个台区改造项目,进一步提高了供电质量,保障了人民群众用电安全;投资20万元实施“一隔三化”工程,使车道、人行道、绿化带分开;投资25万元新建宣传文化中心,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投资13万元新建有线电视网络,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投资100万元建移动手机站,拓宽地方信息渠道;投资15万元安装32盏双臂路灯;投资7万元在集镇街道两旁建两条高标准绿化带。在全乡6个村全部修通水泥路,90%以上村民组实现了通组水泥路。

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姚河乡美好乡村建设也是日新月异,姚河小街中心村建设持续提升,村庄日常环境得到有效保障,曾经脏乱差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梯岭旗杆中心村是2014年省级美好乡村建设重点村,村庄建设围绕“一瀑一井一宗祠”、“两塘两园两中心”、“三亭三品三产业”重点推进,充分利用村庄周边古桥、古村寨、古民居景观,让整个村庄宛如画中。现已成功入选“安徽省传统村落”、“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和“省级森林村庄”。

精准扶贫科学发力,产业兴盛助农增收

姚河乡2013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以下农村贫困人口建档数为658户,1967人,2014年实现净脱贫110户,424人。为了全面打好扶贫攻坚战,让最后一公里的康庄大道与姚河的每一户群众家庭紧紧相连,县、乡、村共同努力摸清了贫困“底子”,制定了脱贫计划,通过会议确立“2016年底姚河乡全面脱贫”工作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五个一批”要求,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针对全乡各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进行分类施策,直接帮扶到户到人,重点抓好“5个突出”,即:突出兜底保障“全覆盖”,突出基础建设“补短板”,突出培育产业“强支撑”,突出教育培训“治穷根”,突出易地搬迁“挪穷窝”,防止扶持措施“脱靶”。

扶贫扶智,重视贫困地区教育是阻断代际贫困的一个重要办法。在不断推动姚河乡基础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时,省委办公厅一直把支持姚河乡的教育事业放在扶贫工作首位,在倾力帮助该乡打好基础教育的阶段,同步重视当地群众提高劳动技能,努力建立劳务服务机制。于2012年设立“省委办公厅帮扶岳西县姚河乡困难家庭学生专户”,厅领导个人捐款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小学生每人每年1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400元、高中生每人每年1000元和大学生每人每年2000元,对考取本科院校学生每人一次性奖励1000元。积极协调姚河与安徽农业大学建立合作机制,适时邀请农业专家来乡指导或通过远程教育系统教授农户种植技术。前不久,杭州宝佳果业、包河区大圩镇、县农委分别举办了水蜜桃、葡萄、红心猕猴桃等种植技术培训,参加人数达到350人次。

姚河乡素有“产茶大乡”、“名茶之乡”之称,是“岳西翠兰”发源地;该乡的茭白等高山蔬菜在合肥、常州、武汉、南昌等菜市场也是享有盛誉。茶、高山蔬菜、油茶、红心猕猴桃、水蜜桃、板栗等特色农业正成为该乡的支柱产业,现已经形成春有茶、夏有菜、秋有果等层次分明的农业产业。产业化扶贫于今在姚河大地上正彰显出其独有的活力。

香炉村有375户,家家种茶户户制茶。2015年全村茶产业综合产值逾1000万元,一个茶季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农户近20家,部分收入达10万元。其中绿剑茶叶专业合作社总收入约400万元(含合作社农户自产自销)。“我们香炉村16.17平方公里的地方除却高山漫山遍野几乎都是优质茶。每年新茶上市时节,最繁忙的就是采茶人和村内的大小茶叶加工厂。2009年成立的绿剑茶叶专业合作社全村有309户加入,在省委办公厅下属的信息处、财务处、接待处等结对帮扶单位的指导下,当前合作社同香炉冲茶业有限公司联合经营,采取‘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独立核算’方式,让群众根据市场需求科学经营,极大地推动了香炉村的科学发展。”11月17日,姚河乡香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倪世刚在霏霏细雨中,带领记者到该村参观群众家庭茶园建设时说。

成立于2013年10月份的民意茭白专业合作社位于姚河乡马石村,现有成员56户。“当年试种茭白时,大家不敢大规模发展,试种面积不到500亩。为了促进茭白产业发展,乡政府按照精准的要求,对施有机肥的农户,一般户每袋有机肥补助2元,贫困户补助3元每袋,随着合作社的茭白标准化推进成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大家发展茭白的劲头足了,全村28个村民组415户约有300户种植茭白,全村茭白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2015年实现经济产值450万元。全村茭白一项农户收入平均近1.1万元,桂芳来、储德时等茭白种植大户收入近8万元。”马石村民意茭白专业合作社监事长储应时高兴地说。

马石村杨庙组胡兴梅一家三口,丈夫因中风残疾,在家庭的顶梁柱因病致残后,坚强的胡兴梅在民意茭白专业合作社和村两委的帮助下带着儿子兴种6亩茭白。她从2013年开始试种茭白,当年家庭年收入逾8000元,2014年翻番到15000元。2015年,胡兴梅这6亩茭白产值到25000元,全家人均收入逾8000元。

我们马石村的茭白能够得到科学发展,同省委办公厅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他们邀请专家来我们这里举办茭白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培训班,在茭白大户中推广茭白种植的先进技术;协调150万元资金对马石河进行综合治理,促进茭白的良好生长,保障群众产业增收。”马石村支部书记廖云清说。

沈桥村距离姚河集镇区约5公里,村内海拔较高,道路崎岖,一些群众家庭因为产业制约,比较贫困。今年6月份,省委办公厅协调了合肥市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姚河乡沈桥村援建一座150KW的光伏电站。该项目坐落在沈桥村辽岭组,占地面积约8亩,属于沈桥村集体经济,同时也是岳西县首批光伏扶贫试点项目之一和姚河乡2015年扶贫开发重点工作之一。该项目建成之后,平均每年可提供约15万千瓦时绿色电力,每年为沈桥村级集体增加收入15万元左右,25年总计实现收益375万元左右。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村级集体公益事业、贫困户产业发展,让贫困户从中受益,进而带动整个贫困村经济发展。

励精图治谋求发展,耕云种月铸就辉煌

情注深山,圆梦姚河。

从1989年到2015年这26年期间,省委、省委办公厅及省直单位领导无数次深入姚河乡走访调研,了解村情乡情,倾听百姓心声,为姚河乡的发展指明方向。力促该乡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农民人均年收入由1989年的348元变成现在的人均年收入逾9000元。据2014年完整数据统计,姚河乡当年茶业总产值达5000万元,高山蔬菜产值逾1100万元,油茶产值400万元,香炉、龙王、长湾、油河、黄树、太平等6座水电站,总装机达5660千瓦。

着眼“十三五”,姚河将大力实施“生态立乡、产业富民”战略,以美好乡村建设为主抓手,强抓扶贫机遇,争取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农业基础,发展支柱产业,加强财源建设,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把姚河乡建设成“市场繁荣、环境优美、产业优化、社会和谐”的魅力乡镇。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整合资源,计划新建1000亩、低产改造3000亩、提质增效6000亩茶园,做精中高端茶,开发夏秋茶,引导‘良奇’、‘竹山’、‘香炉冲’等茶叶龙头企业,面向市场做大茶文章;建立万亩油茶、万亩果木、万亩蔬菜和万亩用材林基地,让各类特色产业全面发展,促进全乡人民同步迈向小康。”姚河乡乡长彭世宏说。

如果没有省委的关心,没有省委办公厅持续不断的帮扶和各级部门及领导的亲切关怀,我们姚河乡就没有今天如此良好的发展局面。”姚河乡党委书记刘文祥说,“雨润万物总是无声。对省委办公厅给予我们的无私帮扶,我们全乡父老乡亲都有太多感谢的话想说。但是我认为不必说出来,我们全乡干群要继续蹲下身、沉下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励精图治、克难攻坚、挑战贫困、科学发展,竭力为姚河乡更加辉煌的明天耕云种月,努力奋斗。”(韩振球 刘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