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能回来吗?黄山市民政局:深入调研尽早提建议

14.04.2016  20:38

 

4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题为《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一文引起强烈反响。文中提到:“地名的替换与取消,显然需要慎之又慎。像‘徽州’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毕竟,没有‘徽’,哪来‘安徽’?”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起网络投票“黄山市恢复老名字徽州,你支持吗?”截至投票结束,参与投票的14973人中,71.4%的网友选择了“我要老地名,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表示支持。

【调查】

(黄山发布 微博截图)

4月14日,黄山市民政局局长朱学军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更改市级名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作为民政部门,将深入调研,尽早提出建议。

“徽州”对于安徽意味着什么?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认为,“徽州”这两个字所承载的,是一种独特地域文化,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

“黄山是好,但它只是在徽州里面一座秀丽的山,是徽州的一部分,肯定涵盖不了整个徽州的地域文化。在海外,别人知道黄山仅仅是一座山,而不知道其背后丰富的徽文化。”翁飞说,对文化的传承和认同是对文化根脉的一种敬畏,而地名就是文化传承和认同的标识。

翁飞认为,现在国家很重视地名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恢复徽州地名”的呼声应该引起重视。“改名会有一些麻烦,但如果从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的角度上来讲,改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早改比晚改好。”翁飞说。

近30年来,有关恢复徽州地名的呼声此起彼伏。然而,地名更改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根据《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的命名、更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提出,逐级上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恢复徽州”,近30年来从未停歇

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地级黄山市。原属徽州地区的石台县划属池州地区,绩溪、旌德2县划属宣城地区。

自此,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曾辖“一府六县”的大徽州不复存在,中国版图上只剩下总面积439.65平方公里、辖4镇3乡的徽州区。

29年后,借着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的契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李辉再一次撰文呼吁恢复徽州地名。3月30日,他先是在微信公众号“六根”上发表《徽州,归来吧!》一文。没有多少悬念地,该文被多个网站、公众号转载,引发热议。接着,4月13日,他又在《人民日报》撰写评论《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李辉写道,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早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史书、碑刻、文学经典之中。如果轻率地将之更名,多少文化信息会被消解。 “像‘徽州’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毕竟,没有‘徽’,哪来‘安徽’?”李辉这样写道。像李辉这样对徽州念兹在兹的人还有不少。对徽州复名的讨论,也衍生出多种意见。 传承保护徽州的历史和文化,是大多数人呼吁恢复徽州地名的出发点。从经济社会和法律视角对黄山更名徽州的讨论,同样存在。

在这场讨论中,恢复徽州“一府六县”建制,将已划入江西的婺源县和安徽宣城的绩溪县重新纳入徽州,亦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声音。此外,还有要求恢复1983年的小黄山市与徽州并存格局,实行两地分治的建议。 徽州情结俨然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不时拨弄社会心弦。

2014年,中安在线刊载了多封省长信箱的来信与回信。其中,黄山市民政局对《省长,我建议把黄山市改名为徽州市》的回复,成为少有的可查询到的官方回应。

“黄山建市以来的发展成就表明,成立地级黄山市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黄山市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是符合黄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也是得到群众拥护的。我们认为目前不宜进行区划和管理体制的调整。”黄山市民政局则如是回复。 民间舆论的沸然与官方的沉静,共同构成了对徽州地名废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