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非遗”项目太平府铜壶寻找绝活传承人(组图)

09.04.2015  15:12

4月6日,在当涂县城西大街临街一间挂着“太平府铜壶店”字牌的门面房里,70多岁的张恒兴师傅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一把把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黄灿灿的铜壶。他双手轻抚着精美壶身,喃喃地说:“我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能让这一技艺得到传承,发扬光大。”

张老说的“技艺”是指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平府铜壶”。“太平府铜壶”,俗称紫铜壶,兴起于李唐王朝的中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自采石乘船渡江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紫铜壶后来便被冠以“太平府铜壶”之名。早年,当涂县的太平府铜壶参加在芜湖举办的国际铜壶博览会,一举荣登榜首,其制作技艺,曾被编入小学教科书。

“我们家可以说是‘铜壶世家’。”张恒兴说,他的父亲新中国成立前曾在县城开了家名震一时的“张永兴铜壶店”,他自幼随父学艺,在父亲严格的要求下,经过多年锤打,逐渐掌握了“太平府铜壶”独特的手工制作工艺,并青出于蓝。他不仅能制作重达百公斤的大壶,也能制作只存杯水的小壶;不仅能制作弧形壶、线形壶,也能制作用于茶道表演的长嘴壶。

近年来,“太平府铜壶”纯手工制作工艺其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得到有关部门进一步认识和高度重视,张老名声也愈发响起来。2007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张恒兴也由此成为太平府铜壶制作技艺传承人,并获得工艺美术师专业技术职称。

县里也拿了1万元,将他家的这间门面房改造成“太平府铜壶店”。正当张恒兴准备在有生之年大干一场把这一绝活传承下去时,他不幸于2006年12月突患脑溢血中风。

“省市有关方面原本让我去上海世博会安徽馆里展示身手的,后因我中风而被迫取消了。”张老深感痛心和遗憾。更让他不安的是,他曾想把手艺传给儿子,可孩子初中毕业后学了两年,嫌做这行苦累还没保障,就放弃了。他也想过招几个年轻人跟他学这门手艺,可却没有一个愿意来。无奈,他只好一人独自坚守这个行业。

在张恒兴家的那间“太平府铜壶店”里,玻璃展架上只摆放着10来把铜壶。张老说,他打了一辈子铜壶,现在只剩这几把了。经常有外地人慕名来看铜壶,不少人还出高价想买回去做收藏,但这并没有让张恒兴感到兴奋。相反,他倒深深担忧起来,“铜壶都是生病前打制的,现在身体状况已做不了了,卖一把就少一把啊!”张恒兴现在最希望的是解决这门手艺后继无人的问题,让太平府铜壶这一省级“非遗”放出夺目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