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应有三位作者

02.04.2015  10:42
      将诗歌改编成歌曲本没有错,但倘若忽视权利人的创造价值,那新的作品就不仅仅是打在荧幕上的一行歌词,更是打在创作人心头的冷雨。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从《中国好歌曲》到今年春晚,这首歌曲凭借其朗朗上口的歌词在大街小巷被争相传唱,原本就颇有知名度的诗歌《when you are old》一时间家喻户晓。然而,笔者在此讲述的,却是深情柔和的旋律后面,与版权有关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有三个主角: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叶芝;独立音乐人、歌曲《当你老了》的词曲作者赵照;现代翻译家、作家、诗歌《when you are old》的译作者袁可嘉。
      今年春晚舞台屏幕上赫然出现“《当你老了》作词:威廉·巴特勒·叶芝(爱尔兰),赵照”。看起来,这首歌像是两个人的合作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三条对合作作品做出了清楚的规定,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而认定合作作者的两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各方是否有创作作品的合意以及是否存在共同创作行为。显然,除非赵照穿越回19世纪,否则相隔一个多世纪的两人不可能有共同创作的行为。因此,叶芝与赵照并非歌词《当你老了》的合作作者,但是对于诗歌《when you are old》而言,叶芝是唯一的作者,享受这件作品上的所有权利。
      那么,为什么赵照的署名会出现在词作者一栏呢?通过对比诗歌原文和歌词发现,英文诗歌一共十二行,而赵照《当你老了》歌词中有五句很显然是对原作的翻译,其他则是在相似情境的改编,以亲情视角将此情诗改编成一首献给母亲的歌。可以说,《当你老了》实际上是一件根据《when you are old》翻译和改编而来的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对翻译和改编作品亦提供相应的保护,这就是为什么赵照和叶芝的署名会出现在一起了。
      说到这里,问题又来了——赵照是否有权利对这首诗进行翻译和改编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叶芝是爱尔兰人,而爱尔兰跟我国又同是《伯尔尼公约》的缔约国。虽然爱尔兰是在1927年才加入此公约,但据公约第十八条的规定,公约具有溯及力,亦即对公约生效后保护期尚未届满的作品仍然适用。所以据《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我国依法保护叶芝的著作权。
      其次,根据《著作权法》第十条的规定,诗歌作者叶芝享有翻译权和改编权,即许可或禁止他人翻译和改编自己作品的权利。再者,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者对其作品的翻译权、改编权等权利的保护按照“生前加死后五十年”的保护模式,而署名权则是永久性权利。所以,赵照不用取得叶芝或其继承人的许可即可改编翻译这首诗,但要标注作者姓名。这一点在《中国好歌曲》节目的字幕上有所体现——节目播出时,此歌的词作者一栏写的是叶芝(爱尔兰)、赵照(改)。而今年春晚却忽略了这一细节。
      然而,这首诗歌的另一个翻译者袁可嘉的名字却并不为人们所熟知。当笔者在百度百科搜索这首诗时,出现了20多个风格各异的中文译本,其中袁可嘉先生的版本质朴却动人:“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赵照的《当你老了》的歌词是这样写的: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对比发现,歌词中有几句与袁可嘉先生译本的内容完全一样,不论从“”还是“”上都可以说是在袁先生译本上的“二次创作”。然而自始至终这首歌连袁可嘉的名字都没提过,笔者不禁为此感到有些遗憾。将诗歌改编成歌曲本没有错,丰富了作品的形式,也促进了作品的传播。像很多耳熟能详的歌曲作品如《从前慢》《再别康桥》都曾用歌曲的方式再现经典,观众也有了更多层次的精神体验。但倘若忽视权利人的创造价值,那新的作品就不仅仅是打在荧幕上的一行歌词,更是打在创作人心头的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