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军“全国两会”谈合肥:今年将再开建一条地铁

03.03.2015  12:55

全国文明城市,这是我省合肥、芜湖、铜陵刚刚拿下的殊荣。作为合肥的“父母官”,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长张庆军谈起创建过程感慨万千。但感慨之余,张庆军也在思考,合肥该如何保持和维护这一荣誉?今年合肥大建设有哪些新动作?大气污染防治能否取得进一步效果?昨日,张庆军接受了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的专访。

谈文明城市

让“小手拉大手”成常态

合肥市刚刚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在张庆军看来,这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全国文明城市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各项评比中规格最高的金字招牌。”张庆军说,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对合肥来说非常不易,既是一个新的起点,更要倍加珍惜。

20年前,合肥正式启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如今终于夙愿成真。如何才能保证文明创建的成果不“反弹”?在张庆军看来,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最根本要素。“文明素养的培养要从学生抓起,让小手拉大手成为一种常态。”他认为,创建文明城市要从娃娃抓起,通过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今年春节能明显感觉到放鞭炮的人少了,这说明老百姓形成了一种共识,大家意识到要保护大气环境,从而自觉改变一些生活习惯。”张庆军表示,未来还要继续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让文明的理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下去。

除了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之外,城市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合肥市的快速发展,每年新增几十万人口,这就需要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张庆军说,随着人口的聚集,老城区基础设施不堪重负。此外,随着新城区的不断扩大,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投入也需要不断加大,为此合肥每年要投入两三百亿用于大建设。在张庆军看来,城市的承载能力要和城市规模相适应,如果没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会给市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文明程度也很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