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顺大走访带来岳西县大变化纪实
16.05.2014 19:34
本文来源: 扶贫办
2012年5月21日至23日,省委书记张宝顺深入岳西县开展大走访活动,给老区发展和扶贫开发指明了前进方向,增添了强大动力。
两年来,省委书记大走访有多大后续效应?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问题有没有解决?岳西新一轮扶贫开发情况如何?记者再次深入岳西,沿着省委书记的足迹,寻访革命老区的蝶变之路。
打响“生态牌”
“上山不砍树,照样能致富”。岳西翠兰、岳西茭白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中“岳西翠兰”品牌价值已达7.63亿元。 2013年,全县特色农业综合产值达49亿元,增长16%
红色岳西,绿色海洋。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纯山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于一体,是省委书记的扶贫联系点。张宝顺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满深情。
“生态优势是岳西最大的优势,生态资源是岳西最可宝贵的资源。”省委书记这句话已成为岳西人的名言。岳西县委书记周东明说,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着力推动绿色崛起,强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已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15个省级生态乡镇,岳西即将成为全省第4个国家级生态县。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任务全面完成,省级森林城市创建通过检查验收,森林覆盖率、城区绿化率分别提高至75.54%、40%。
绿色发展是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张书记对我说,‘岳西翠兰’作为国宾礼茶,生态有机是最大优势,只要你们打好这张牌,就一定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带领更多茶农增收致富。”良奇生态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秦名祥说,两年来,企业按照这个思路,一边主打名优茶,一边发展夏秋茶,把茶叶卖到国际市场,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13年,公司产值已达6000多万元,带动全县30万茶农人均增收300元。
“上山不砍树,照样能致富”。岳西坚持实施“两品一化”(品质、品牌和产业化)战略发展壮大特色农业,全县茶园、蚕桑、高山蔬菜基地面积分别发展至15.04万亩、5.4万亩、13.1万亩,岳西翠兰、岳西茭白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中“岳西翠兰”品牌价值已达7.63亿元。县农委主任王学放告诉记者,2013年,全县特色农业综合产值达49亿元,增长16%。
该县坚持“三升三调”(提升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提升科技含量,促进传统产业向节能电子、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三大新兴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工业,建成入驻7家企业的节能电子产业园,一批新能源项目加快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至9家。同时,实施“三大品牌”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业,打造“三身”(健身、养生、修身)特色景区品牌,“三生福地?净土岳西”获得首届中国(安徽)旅游品牌节最佳奖。 2013年,全县接待游客人数5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分别增长91%、236%。
绿色发展越来越吃香,致富门路越来越宽广。
走上“民心路”
几年前,泥泞的山路吓跑了马石村小伙子谈好的对象;如今泥路变成水泥路,山民告别“行路难”。正在兴建的岳武高速将打通岳西与中西部地区的快速通道,给红土地插上腾飞的翅膀
山连着山,连绵不断。交通闭塞一直是制约山区发展的最大瓶颈,丰富的资源出不去,外面的投资进不来,老区人揣着“金钥匙”过着穷日子。
姚河乡马石村管山村民组90多户群众原先只有一条砂石路与外界相连,一到雨雪天气,山路泥泞湿滑,上山下山难上加难。
2012年5月22日,张宝顺顶着烈日,从梯岭村驱车20多分钟,又在陡峭山路上攀登30多分钟,终于来到这里。他从东家到西家,与乡亲们促膝谈心,听到最多的就是与路有关的故事。
“几年前,儿子在城里谈了对象,准备春节带回来,给我们看看。不巧,天刚下过雨,山路根本没法走。姑娘一看这情况,什么也没说,一扭头就走了。 ”村民胡兴柱长叹一声。
“我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只有到了大山深处,才知道一条路有多么重要。农民致富、生活改善,甚至娶媳妇,都要有路。 ”张宝顺当即表示,要尽最大努力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在省委书记过问下,省交通运输厅补助项目资金200万元,海螺集团无偿援助水泥5000吨,加上村民集体投资投劳,建成15.1公里水泥路。这项工程当年7月10日动工,10月28日竣工,被乡亲们称为“省委书记民心路”。
一条条公路承载着老区人民走出大山的梦想,牵动着省委书记的目光。这些年,岳西流传一句顺口溜:“早也盼晚也盼,盼着高速通武汉。 ”张宝顺对民意高度重视,要求加快推进岳武高速建设,打通岳西与中西部地区的快速通道。
在他的亲自关心下,岳武高速安徽段2011年12月开工。2013年,岳武高速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4亿元,预计2015年可完成全部投资。今年1月7日,张宝顺在慰问困难群众时,还特地来到飞旗寨隧道施工现场,实地察看工程进度。他指出,这是一条致富路,也是一条民生路,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至上,倾力打造品质一流的精品工程、造福老区的德政工程。
从羊肠小道到平坦大道,岳西正驶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激发“内动力”
新一轮扶贫开发,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姚河乡进一步扩大茭白基地规模,规划建设300立方米茭白保鲜库。2013年,岳西县有2.5万人斩断穷根,推开致富之门
踏着2014年第一场雪来到姚河乡马石村,记者碰到民意茭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宗义,他正忙着茭白基地建设的事情。 “张书记大走访来到田间地头,要求发挥专业合作组织优势,做大做强高山茭白产业,让我们备受鼓舞! ”
姚河乡党委书记刘文祥介绍说:“我们研究决定在马石村建立茭白提纯复壮基地100亩和新品繁育基地50亩,还规划建设300立方米茭白保鲜库一座。乡亲们对张书记提出的愿望,都要实现了! ”
两年来,在省委书记直接关心下,大走访期间群众所提建议和当地请求的39个事项得到认真落实。截至2013年12月,90%的请求事项已经落实完毕,其中既有事关长远的重大规划布局,又有顾及当前的具体项目安排;既有干部挂职等人才智力支持,又有转移支付的真金白银。
张宝顺指出,两年来,省直部门支援岳西扶贫开发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效,体现了“感情向人民群众贴近,机关向基层一线深入,工作向困难地区聚焦,政策向困难地区倾斜”。今后应继续坚持,不断取得新进步。
新一轮扶贫开发,关键是从“输血”转向“造血”,彻底斩断穷根,推开致富之门。
2013年11月26日,省委办公厅印发了《省直单位对口帮扶岳西县2013-2020年工作规划》。这是省直机关第一个制定的对口帮扶规划。省直有关单位将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加快发展为核心内容,重点支持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和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努力增强岳西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
这两年,岳西县扶贫开发喜讯不断: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试点项目群众参与和资金整合扶贫模式在全国推广,贫困人口精准化识别和定点扶贫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扶贫开发工作连续六年获得全省第一。据统计,2013年有2.5万人脱贫。 “做饭不烧柴、吃水不用抬,晨在塘边练、晚在灯下舞”,许多山区群众过上了以往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树立“高标杆”
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心灵感受民生,用行动排解民忧。省委书记率先垂范,岳西县巩固扩大“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成果,全县政治生态更加优化,干事创业热情高涨
“张书记说话特别和气,一点架子都没有,比电视上看到的还要亲切。”毛尖山乡板舍村农民储彩霞说。1月7日,张宝顺撑着雨伞、踏着泥泞,到村里走访。得知储彩霞丈夫患有重病,两个孩子读书,一家五口靠农村低保、社会救助和务工收入维持生活,张宝顺宽慰他们:“有困难不怕,党和政府会帮助你们的。我个人和你们结个帮扶对子,怎么样? ”临别,他再三叮嘱,要教育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报效国家。
“省委书记百忙之中,还这样牵挂一个困难家庭的生活,关心一个村庄的发展,我们这些基层干部,更应该时刻把困难群众放在心上。 ”板舍村党总支书记胡志东感慨地说。
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心灵感受民生,用行动排解民忧。张宝顺强调,要巩固扩大“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成果,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深入基层调研制度,拿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到基层去,察民情、接地气,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密切干群关系。
省委书记率先垂范,树立作风建设高标杆。岳西县继续深入开展“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坚决杜绝人情风、吃喝风等不良风气。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年终综合考核民主测评优秀率均达92%以上,党风廉政考核、群众满意度测评都在99分以上,均在安庆市领先,全县政治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广大干群干事创业热情高涨。
好作风出战斗力,也出生产力。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亿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67.7亿元,增长29.5%;财政总收入8.95亿元,增长18.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97亿元,增长29%;农民人均纯收入5710元,增长16%。今日的岳西正奔涌着科学发展的澎湃热潮。
“岳西发展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跨越,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离不开省委办公厅等省直各单位的大力支持。 ”周东明表示,全县干部群众将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难攻坚,奋力拼搏,强力推进“四个示范县”建设,以新的业绩回报张书记对岳西的关怀和厚爱!
本文来源: 扶贫办
16.05.2014 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