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参忠的雕刻人生

26.12.2014  15:38
○张参忠和他的木雕作品
 

        2013年,“参忠木雕”入选合肥非遗,这项传统工艺的传承人张参忠将自己大半生的时间都献给了木雕,从少年学艺到老有所成,张老总结自己的木雕人生:发自内心的热爱、不断雕琢的耐心。

        从东阳到合肥 填补合肥木雕的空白

        上世纪80年代,张参忠携带一家五口,从木雕之乡——东阳来到合肥。20多岁的时候,张参忠就喜欢上了木雕。1964年开始跟随家乡的老师傅学习木雕,渐渐地在家乡也算小有名气,70年代的时候,他还创办了一家小型的木雕厂。为什么要来合肥,张参忠告诉记者,当时,合肥工艺美术厂之前的木雕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破坏掉了,徽州来的一些师傅不是年纪大了,就是已经去世了或者改行去做其他的。张参忠也有出于这样的考虑:“合肥是省会城市,利于木雕技艺的发展和传承。另外就是我出身于农村,考虑到孩子的上学和生活,而且这边都给了很好的安置。

        作为政府引进人才,张参忠和爱人以及妹妹在合肥工艺美术厂开始做起木雕。在当时的合肥,木雕是一项罕见的技艺,基本上是处于空白状态。张参忠在工艺美术厂,主要做一些旅游的纪念品,其他时间就带学徒,培养雕刻人才。在张参忠和亲戚们的共同努力下,木雕在合肥才开始做起来,在这期间,张参忠担任合肥工艺美术厂的车间主任。1996年,合肥工艺美术厂因企业改制,原有的一些工艺师傅都渐渐离开了,张参忠也开始独立经营木雕。

        从传统到现代 融入安徽文化的元素

        在合肥工艺美术厂,张参忠做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从构图、设计到制作,全部由张参忠一个人来完成,后来离开工艺美术厂,他继续做出了一些作品。让张参忠引以为豪的作品还是《红楼梦·元春省亲》,从起初设计草图,到一点一点地刻画人物,以及最后按照比例精确到每一个花纹,每一个人物的表情。张参忠称,《元春省亲》花费了他三年的时间,他认真研读《红楼梦》,对这个片段当中每个人的表情都进行了研究,以求得雕刻出来的人物不呆板而富有特色。而该作品作为张参忠的代表作将送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

        张参忠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喜欢画画,而这些都是学习木雕的基本功。当然,除了能够构图,更重要的还要考虑色彩搭配等等。张参忠还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另一部作品《和谐图》,该作品曾经获得“安徽省工艺美术60精品展”展会金奖,在2010年,又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和“2010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这些作品的获奖奠定了他工艺美术大师的地位。

        在合肥工作生活三十多年来,张参忠更多地还是将安徽本土文化中的元素融入了他的木雕。他曾于2010年创作的《包公墓碑廊组雕》,将合肥名人包拯的历史故事分为十个版画,永久珍藏于合肥包公园内。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到的话,在银河公园,会看到关于牛郎织女故事的木雕,而这个木雕作品就是出于张参忠之手。张参忠的作品更多地从传统民间故事当中取材,当然,也加入了许多安徽的文化因素,张参忠将自己对这个城市的热爱以木雕的形式表达出来。

        从国内到国外 扩展现代木雕的视野

        回顾自己在工艺美术厂工作的日子,张参忠说起了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在1989年,张参忠随安徽艺术代表团到日本久留米去参展,久留米与合肥是友好城市。他在日本呆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而张参忠带去的参展作品是《麻姑献寿》。这是张参忠第一次出国,而这次交流也给他带来深刻的印象,他表示,这次出国增长了见识,也了解了其他地方的木雕发展现状。

        而另一个事情则是,去加拿大参展的机会没有去成。张参忠说,“当时,他们说去加拿大要满足五个条件:首先要是男性,其次雕刻技术要精通,第三则是身体条件要好,第四要懂外语,第五是道德品质要好。”这五个条件最让张参忠为难的是早年受教育的缺陷,不懂外语。当时工艺美术厂的领导并没有担心外语的问题,只是说随团出去,会有所照应。但是,因为当时厂里的业务走不开,最终没有去成。张参忠表示,自己出国是想出去看看,扩展视野,这样对木雕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在张参忠的作品陈列室里,有一些给新西兰做的木雕。他说这些木雕的原材料都是来自新西兰,他们的木料非常精致,也是按照他们的设计做出新西兰的文化特色。当然,这还是要归功于他的一位老朋友。在合肥工艺美术厂关闭之后,他的一位朋友去了新西兰,在那里也做木雕,与张参忠取得联系,他们相互合作,希望将中国的木雕工艺能够传到国外去。

        从传承到生存 延续木雕工艺的生命

        张参忠现在很少雕刻,原因是自己年纪大了,眼神和体力都有限制了,偶尔他也会去雕刻一个大件,他最近正在雕刻《清明上河图》。他的木雕工作室是他的小儿子在打理,而且他的小儿子也传承了他的木雕技艺。

        当记者问及他对年轻人学习木雕的看法时,张参忠说:“首先,你要喜欢才行,你不喜欢的话,长久地坐下来让你雕刻,你肯定做不来。”张参忠一直强调兴趣是最关键的,只有当有兴趣的时候,学习基本功的时候你才会更加下功夫。他提到,有个学徒从90年代就开始跟他学,现在仍然在他的工作室工作。张参忠说:“经济社会,年轻人很看重短期的效益,木雕是一个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技艺。所以如果长时间的学习木雕,你可能短期内不会有经济上的收益。”因此他认为,木雕这项手艺真正需要你去热爱它,培养耐心去慢慢雕刻。

        张参忠告诉记者:“传统要保留,手艺不能断。但是你还要先生存,基本生活得以保障之后,你才能去传承艺术。”张参忠所在的工作室,已经有一批学徒跟随他学习了,而且也引入了机械化操作,更加保证了效益。

        雕刻木雕的每一刀都需要前期的努力,这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勤学苦练造就的,张参忠对待自己的人生像对待一件木雕作品一样,他付出热爱和耐心去细细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