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开展万名党员干部与群众“走亲戚”活动

16.05.2014  19:33
        马鞍山市开展万名党员干部与群众“走亲戚”活动,了解百姓所盼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并将之上升至制度层面、纳入民生工程。
        广大党员干部与困难户、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结对子”,了解群众安危冷暖。
          “走亲戚”就是帮助困难群众
        近年来,马鞍山市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与困难户、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结亲戚”,以“走亲戚”方式了解群众的安危冷暖、所盼所求。在“走亲戚”活动中,马鞍山严格规定,一定要把“亲戚”的事当自己的事办。广大党员干部有帮找工作的、创业的,有帮提供技术指导的……党员干部办实事、好事1万多件。
          “走亲戚”就是把群众当亲人
          马鞍山的“走亲戚”是双向的,不是干部认亲就算亲,而是百姓认干部为亲才算亲。“走亲戚”是让干部了解群众,也让群众了解干部;让干部知道群众的真情实感、安危冷暖、所盼所求,也让群众知道干部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据统计,在“走亲戚”活动中,全市党员自掏腰包为“亲戚”提供帮扶的资金达270多万元,办实事、好事1万多件。
  市委书记张晓麟结了三门“亲戚”,他说:“‘走亲戚’,就是把群众当亲人,用真心、真情、真本事去为他们服务;‘走亲戚’不是走一阵子,是走一辈子。  ”市委组织部明文规定,认亲、结亲、“走亲戚”要填写《“走亲戚”活动简明情况登记表》、撰写“走亲戚”日志、建立“连心卡”。除此,还有道“三不”的硬杠杠:“不见亲戚面、不进亲戚门、不解亲戚难”都不算“走亲戚”。
        “走亲戚”就是改变工作作风
          记者翻看了从17606篇“走亲戚”日志中遴选汇编的两册《我到农村走亲戚——与农村困难群众走亲戚日记选编》,字里行间都是真情、实事。市委、市政府把在“走亲戚”中了解、搜集到的问题,由个体归纳到群体,上升至制度层面,纳入民生工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齐抓共管。
        市长魏尧说:  “作风转变,务实清廉,为民服务提速提效,群众满意了,才是‘走亲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