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湖村书记人民日报谈扶贫:解决实际问题

28.06.2016  23:51

2014年至今,我先后在县里上冈镇的两个贫困村担任下访干部、第一书记。作为三尺男儿,遇到困难群众时,我同样会流泪,看到特困家庭,我一样会动情。驻村工作让我这个“老检察”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读懂了百姓的期盼,理解了肩头的责任。如今,看到昔日一个个穷困的家庭逐步过上好日子,尤其是看到他们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我觉得,“真值!

要致富先修路,从百姓最关心的做起

扶贫干部到底要做些什么?说实话,两年前初到桃园村时,我一头雾水。后来我想,不如就从百姓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做起。

于是,我每天下村组、进农家,想方设法联系群众、问计于民。渐渐地我发现,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是群众最关心的利益诉求。

过去,桃园村有条1400多米长的坑洼土路。全村人每天必行,晴天“跳棋”路、雨天“水泥”路,送娃上学途中滑倒、跌伤事故时有发生,农用车经常车翻货散,村民怨声载道。为筑起这条“致富路”,我跑交通部门争取资金,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又争取到本村企业赞助。终于,一条崭新的水泥道很快贯穿村子南北。

常言道,民生无小事。这两年,通过与村两委共同努力,我们新建村、组中心混凝土道路6条、“彩虹桥”3座,修缮危桥7座,新建排灌泵站1座,疏浚河道4条,兴办家庭农场3个。这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少村民告诉我,大路的另一头通连着城区和机遇,致富的机会多了起来,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扶贫,只有在群众堆儿中扎得深,才能真正弄清楚他们的所需、所忧、所盼。

教育精准扶贫,改变“农二代”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只有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才能有效遏制贫困代际传递。然而,在我们村,教育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家境贫寒的女孩更容易失去读书机会。

村里就有一户这样的家庭。女孩的父母亲都是农民,母亲精神异常。全家就靠她的父亲打零工做苦力挣点钱糊口,是村里的低保户。女孩尽管成绩好,考上了大学,但家里交不起学费,打算让她打工赚钱。

我了解情况后立即召集村干部商量对策,在第一时间内向学校和相关部门出具了她家庭贫困的证明,并及时上报了相关材料,成功帮她争取了2000元的金秋助学金;同时,又到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详细了解助学贷款办理的相关事项,在征求女孩意见的基础上,帮助办理了每学期6000元无息助学贷款。此外,在这期间,我们没少往她家里跑,一遍遍做她和家人的思想工作,鼓励她通过接受更高的教育来改变人生。

现在,这个女孩已顺利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这也给村里的女孩们带了个好头。教育作为扶贫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将改变许多“农二代”的命运,也将改写整个农村的未来。

建立长效机制,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位于建湖县东北的大志村,是个没有工业、没有经济实体的贫困村,村“两委”班子思想也较保守,缺乏增收致富的点子。

争取政策、资金扶持,谋划村级发展思路,成了我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感到,发挥致富能人的引领作用是条好路子。养殖大户王山在村里承包了虾塘32亩、鸡舍3间,有草鸡存栏量3000多只,养鹅1500多只,在群众中很有威望。我们多次听取其对养殖业发展情况的建议,并在他有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现在,王山的养殖业已步入正轨,还带动了周边上百位百姓共同致富。

为加快大志村经济发展,我们还邀请企业家一起谋划,并组织村“两委”班子与企业结对共建。目前,一批以外贸加工出口玩具、手套等产品为主的村办企业陆续建立起来,吸引了不少在外打工人员回村就业。2015年大志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1.25万元。大志村也从原来的省定经济薄弱村,一举荣获去年全县目标任务绩效考核“和谐小康村区创建工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