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蓝图绘到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访广西桂林市委书记赵乐秦

23.12.2016  14:39

青山绿水间,桂林市的发展与山水同辉。

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面貌深刻变化: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动力活力不断激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大幅提升;生态环保成绩突出、绿色发展优势凸显……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基本形成,名城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环境优势多重效应叠加,为新一轮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

经过数年发展,桂林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广西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面对世界发展新格局、全面小康新任务、经济发展新常态,桂林市如何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破解发展难题、砥砺前行,开创改革发展新境界?为此,《科技日报》栏目主编、科技日报广西记者站站长、科技日报海南记者站站长江东洲与广西桂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展开了全方位对话。

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江东洲: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桂林的山水风光举世闻名,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引人关注。全市13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是桂林市过去五年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的见证。对于桂林市过去五年的发展,您怎么看?

赵乐秦:桂林经济总量不大、发展基础薄弱,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加快发展是桂林最紧迫的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全力以赴。桂林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桂林发展最快、变化最大、发展环境最好、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是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的五年;是桂林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的五年;是桂林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动力活力不断激发的五年 ;是桂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大幅提升的五年;是桂林文化价值充分彰显、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桂林生态环保成绩突出、绿色发展优势凸显的五年;是桂林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的五年。五年来,桂林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一本蓝图绘到底”,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开创了桂林改革发展新局面。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坚持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统领全市发展,通过抓规划、抓项目、抓政策、抓管理、抓统筹,力促城市提档升级,桂林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胜地建设中期目标基本实现。五年来,我们致力于交通基础设施和通达能力的提档升级,统筹推进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湘桂高铁、贵广高铁开通运行,桂林动车所即将建成;桂林航空、桂林通用航空投入运营,两江国际机场正在扩建成为现代化国际旅游枢纽航空港,全市即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基本确立。五年来,我们致力于产业做强升级,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引进万达、华润、海航、中电科、香港招商局集团等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40多家,华为、浪潮、中兴等国内电子信息领军企业也将落户桂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及生物制品、生态食品四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桂林国家高新区、桂林经开区“两翼齐飞、双轮驱动”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各县区特色工业园区发展迅猛,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是“十一五”时期的2.11倍。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全域旅游的提档升级,大力推动旅游生态文化融合发展,山水观光旅游向高端多元休闲度假旅游转型,国际化元素不断集聚,接待入境游客年均增长8%;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高于游客年均增幅10.48个百分点,游客人均消费达到1157元,旅游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现代物流、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成效明显,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特色产业产品优势明显,广西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永久落户桂林。五年来,全市13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7000亿元,投资规模之大、重大项目之多前所未有。

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立足桂林山水城市特点和县域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带动、县镇村联动、各种要素互动,加速了城镇化发展。累计实施新型城镇化重大项目1000多项,总投资超2000亿元,主城区新增建成区面积2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38.8%提高到46.7%,是桂林地市合并以来城镇化发展最快最全面的时期。县域经济发展迅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44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书记工程”带动作用明显,获广西百镇示范工程23个;旅游特色名县、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区前列,入选中国传统村落达49个;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成功召开,恭城经验获得大会一致好评。大桂林“城乡一体、生态美丽、文化多元、富裕和谐”大家园展现出独特魅力。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动力活力不断激发。坚持政策导向和问题导向,精准发力,系统推进,一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发展活力不断迸发。坚持“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深化漓江管理体制改革,成立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漓江管理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加快旅游综合改革,旅游产业用地、导游管理体制、旅游服务业标准化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区前面。强力推进产业园区体制改革,桂林国家高新区扩权强区成效明显,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组建。深化城市管理改革,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和市场化保洁,城市管理呈现新气象。国企改革成绩显著,非公经济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稳步开展。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多区域合作,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落户桂林。连续成功举办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永久落户桂林,51国公民72小时过境免签、东盟10国旅游团6天入境免签、桂林居民赴台自由行等政策落地实施,桂林城市影响力显著提升。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领域累计投入1060.7亿元,年均增长16.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0.52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5.81万人次,获全国优秀创业型城市称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新农合及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不断提高,养老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扶贫攻坚成效明显,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7亿元,减少贫困人口34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8768元和10365元。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62件,连续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教育改革发展走在全区前列,全面实现贫困学生资助从学前到高等教育全覆盖,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荣誉称号。

文化价值充分彰显、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坚持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魅力。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推动桂林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组建桂林历史文化研究院,完成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出台首部实体法《桂林市石刻保护条例》,历史文化“散珠碎玉”得到系统抢救 ;重建逍遥楼、靖江王府片区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改造提升工程,受到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普遍赞誉;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建成开园,文化标识、名人故居修缮开放有序推进,靖江王府及王陵、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快建设,传统村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效显著,城市文化品位得到明显提升。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方位免费开放,百姓大舞台、百姓文化大讲坛、漓江之声、读书月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特色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铜鼓奖”获奖作品保持全区首位,中央电视台2016端午特别节目“歌从漓江来”同时段收视率排名全国第一。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原创动漫系列短剧《可可小爱》登录央视12个频道,力港科技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动漫产业领跑全区,提升了桂林发展软实力。

生态环保成绩突出、绿色发展优势凸显。始终以保护绿水青山为己任,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走出一条经济与生态共发展、人与环境相和谐的发展路子。坚持严管水体和大气环境,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全力打造漓江东岸百里生态示范带,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6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59个、自治区级生态村151个,全市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居全区前列。制定出台生态文明建设政绩考评制度,夯实绿色发展制度根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级低碳城市试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持续开展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述职评议,推进党建责任常态化。深入推进“打造精品党建,建设美丽乡村”等活动,机关党建、基层党建、非公党建成效明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普遍增强、作风效能明显好转、党内生活更加严格、长效机制完善构建。坚持好干部标准,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县(区)、乡(镇)党委换届圆满完成。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严肃查处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以及一批顶风违纪违法案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坚持“一本蓝图绘到底

开创桂林发展新境界

江东洲:推动桂林市“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如何去认识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准确的把握尤其关键。今后五年,桂林市将面临怎样的发展形势,发展定位是什么?

赵乐秦:未来五年,是桂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攻坚期,也是桂林市由中等收入向中高收入跨越、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发展的重要阶段。从大环境看,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广西正在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为桂林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动力新空间。从自身来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桂林名城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环境优势多重效应叠加,特别是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使桂林在自治区“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核心战略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为加快发展集聚了强劲动力活力。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参与自治区“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发展战略,坚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一本蓝图绘到底”,围绕“加快建设新城、疏解提升老城、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协调推进、生态文化相融、富裕和谐桂林”总体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而努力奋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经济增速保持高于全国、全区平均发展速度,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500亿元,年均增长8%,比2010年翻1.2番以上。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5%。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全面加强,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片区县)全部摘帽。在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方面,生态环境达到优良水平,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旅游业引领作用和驱动功能不断增强,形成服务经济为主导、特色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结构;城市文化特色突出,立体交通网络全面优化,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节点。

突出重点补齐短板

如期实现“两个建成”战略目标

江东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要看它最短的那块木板。最薄弱的环节往往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质量水平。面对经济总量不大、产业不强规模小、发展动力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等问题,桂林市如何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精准发力?

赵乐秦:当前,桂林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到2020年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是国家赋予桂林的崇高使命,必须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补齐短板,确保如期实现“两个建成”战略目标。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经济实力新提升。产业发展是确保桂林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的关键,必须全力打好产业做强升级攻坚战,培育发展新优势。构筑新型工业发展新格局。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园区为主战场,提升壮大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及生物制品、生态食品四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千亿元产业园区、百亿元产业集群和十亿元行业“小巨人”,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4500亿元,推动工业向中高端迈进,重振桂林工业雄风。打造桂林旅游升级版。按照“产品高端化、业态多元化、市场规范化、服务精细化、品牌国际化”思路,全力推进旅游业态、旅游结构、旅游品牌、旅游服务提档升级,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超过1500亿元,桂林旅游在全区旅游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打造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围绕“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目标,依托重大项目和旗舰企业,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优势区域、优势行业和优势品牌,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互补、集聚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农业新突破。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思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建设,促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坚持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大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富裕和谐新家园。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打造品位休闲之都。按照“山水特色突出、文化底蕴彰显、功能配套完善、文明和谐有序”思路,提升新区老城综合服务功能和支撑引领作用,推进中心城市组团发展,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开放创新、活力迸发、管理高效、地域特色鲜明的现代宜居城市、文化品位之都。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5%,中心城区人口超过130万人,城市风貌明显改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统筹抓好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功能完善、适度超前、智能管理、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着力增强城乡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培育发展桂林都市圈。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构筑分工合理、功能互补、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桂北城镇群。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的思路,积极探索新农民、新农业、新农村、新生活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走生产更加发展、生活更加富裕、生态更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升文化名城新形象。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必须坚持“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大的文化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加快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深入实施“整理抢救、研究包装、保护利用”三部曲,切实抓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做足文化文章,讲好桂林故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加快文化与旅游、生态、科技、金融、互联网等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文化产业不断壮大。

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厚植绿色环保新优势。良好生态是桂林最宝贵的资源、最大的品牌和最殷实的家底,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色化引领转型发展。加强漓江生态保护。坚持把保护漓江作为生态建设最首要的战略任务,严格执行《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确保漓江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完善绿色发展考核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城乡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用制度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创新发展新动力。改革开放是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必须坚决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争创开放发展新优势。开创深化改革新局面。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顺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自治区“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新要求,主动融入“四维支撑、四沿联动”开放发展新格局,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推动民生社会建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努力增进人民福祉。全力决战脱贫攻坚,统筹推进创业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法治桂林建设,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凝聚加快实现“两个建成”正能量

江东洲:欲流之远,必先浚其源;欲树之高,必先固其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党。桂林市如何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凝聚起实现各项发展目标的强大正能量?

赵乐秦:“打铁还需自身硬”,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关键在党。我们必须始终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为加快实现“两个建成”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加强思想建党,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始终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筑牢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根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突出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强化理想信念和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优化培训机制,充分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战略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敢闯敢试、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开创桂林改革发展新局面。

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形成人才发展生动局面。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着力培养造就一支讲政治善执行、素质高本领强、作风实形象好、敢改革勇破难的干部队伍。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标准,注重用发展实绩考察干部、使用干部,大力选拔对事业高度负责、对工作敢抓敢管,在困难面前敢于担当、勇挑重担的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加强干部管理任用,坚持激励与约束并举,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营造干事创业的宽松环境和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大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统筹抓好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拓宽干部选拔渠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继续深入实施“漓江学者”、人才小高地建设、拔尖人才评选等重大人才工程,创新人才培养、评价、管理、激励机制,着力营造尊重、关心、支持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扎实推进基层党建改革创新。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把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工作力量向基层集中。完善市、县(区)党委和市直单位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度,乡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联述联评联考”制度,确保基层党建工作目标任务落实。深入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党建综合服务阵地提升工程、十百千先锋示范工程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打造精品党建品牌;完善考评机制,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队伍建设,争取有条件的村屯实现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继续探索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推广县区党代会常任制,推行市级层面党代会代表任期制。继续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探索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加快实施发展农村党员“双培双促”工程、发展青年学生党员“源头”工程、发展高知识群体入党“双培”工程。严格党员日常管理,严格党员党内生活制度,严格执行党员退出机制,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始终铭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多管齐下持续推进正风肃纪。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加强绩效考评,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切实解决慵懒散、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为、“中梗阻”等作风顽疾。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坚持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健全民主集中制,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强化“实干就是能力,落实才是水平”工作理念,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调查研究、接访下访制度,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进一步完善厉行节约、职务消费、公务接待等制度,加大对隐性变异“四风”问题查处力度和曝光力度,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信号。完善大督考机制,强化督查和考评问责机制,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责任落到实处。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政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强化党员干部责任意识、纪律意识,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稳步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现派驻监督全覆盖。健全巡查工作机制,加大“一案双查”和责任倒查力度,确保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紧盯关键少数,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进源头防控工作,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大力倡导和弘扬廉洁家风,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营造桂林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凝聚“两个建成”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提高政协参政议政实效。贯彻中央统战工作条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资源优势,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构建“大统战”格局,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党管武装,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健全民主制度,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最大限度汇聚万众一心推动桂林加快发展的磅礴力量。(文/江东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