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时评】慕课来了,我们怎么办?

22.07.2014  19:46

      编者按    只要有电脑与宽带就能博览群校,把各类世界顶级课程一网打尽,通过在线考试后,还能获大学认可的学分。这种正在席卷全球,被称为“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慕课,已经悄然在校园里兴起,汹涌而来的慕课风暴开始搅动中国教育。作为高校,我们准备好了吗?

 

慕课来了,我们怎么办?

近日,上海交大江志斌教授来我校作《基于MOOCs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专题学术报告,两个小时的报告却给老师们带来持久的震撼。

慕课(MOOC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正在全球迅速兴起。短短一年时间里,慕课三巨头,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的EDX,斯坦福大学的Coursera和Udesity公司,联合了全球上百所一流大学,开设了500多门课程,500多万学生选修了他们的课程。今年5月份以来,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纷纷加入了这几个公司。当前,慕课已经从几个教授的试验,汇成了新教育革命的滚滚洪流。

有人说:慕课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更重要的是,它将改革大学教育,重塑高等教育版图。慕课来了,大学教师该怎么办?既然慕课的到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作为大学教师,我们所能做的就只能是顺应时代潮流,以慕课的到来为契机,从危机中寻求机会,做到早谋划,早准备,早行动,转“”为“”,化危为安。

以不断提高的授课质量和水平迎接慕课的到来。在“慕课”面前,传统教育模式正在受到挑战,无论新、老教师可能都要被迫对自己的教学重新审视和反思,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设计,所有的知识点、逻辑都要经得起反复推敲。老师将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要开始以学生为中心,必须努力使自己的课变得受欢迎,必须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如果还是把陈旧的教学内容放在PPT上,教学效果不佳,课程缺乏吸引力,老师就容易被学生抛弃。

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际的、探索性的教学中去。近些年来,相当一部分大学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而非教学。他们还习惯“满堂灌”,对着教案、PPT照本宣科。“慕课”的出现,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改革的可能———教师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真正实现“翻转课堂”。而“翻转课堂”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逼着老师们改变“以我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要花更多时间去研究探究式、个性化的学习。

以积极主动的自我变革、更加自信的姿态走进慕课时代。慕课是一场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的革命,需要冲破很多理念,慕课来临,恰恰给教师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机会,不论是当慕课的学生,看看别的老师如何教课,或是当慕课的老师,来实验新的网络教学模式,都可让大学老师从原来的学术象牙塔中走出来,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研究,真正实现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向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的角色转变,促进学校教育更多从静态知识传授转为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智能教育。

慕课撬动了根深蒂固的大学传统课堂,如乍起之风吹皱一池春水。面对悄然来袭的慕课风暴,大学教师唯有振作起来,直面挑战,夯实自身实力,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做一个“慕课时代”的弄潮儿,乃不失为上策和明智之举。

文章来源:《安徽建筑大学报》第342期头版,2013年11月1日。

该文先后获得2012-2013年安徽省高校校报好新闻奖评选言论类一等奖和2012-2013年度安徽新闻奖(高校校报)评选言论类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