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庙岔镇庞庄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于东峰扶贫记实

10.12.2017  10:46

    安徽新闻网(www.ahnews.org)讯:于东峰是阜阳市临泉县政法委干部,2014年9月受组织委派到本县庙岔镇庞庄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主抓脱贫攻坚工作。三年来,于东峰恪尽职守,以村为家,带领村两委班子为贫困群众出主意、想办法、筹资金、跑项目、调结构、促发展,扶贫又扶志,输血又造血,因户施策,精准扶贫,全村97户贫困户已有45户脱贫致富,到今年年底可实现65%的贫困户脱贫。

  70多岁的贫困户蔡玉英,丈夫病故多年,儿子智障,17岁的孙子韩奥迪看到年迈的奶奶和智障的父亲,感到心灰意冷,前景渺茫,因此,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于东峰看到这个即将破碎的家庭,不厌烦,不嫌弃,三番五次和韩奥迪谈心,讲励志故事,逐渐地帮助他树立人穷志不穷,坚定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对他即扶贫又扶志,并亲自和浙江温岭厂家联系,把韩奥迪送到这家电子厂上班,月工资3000元,使韩奥迪心里上充实,生活上踏实,脚下的路坚实,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蔡玉英也在于东峰的帮扶下在当地找到了力所能及的活,每月近1000元的收入,使这个濒临破败的家庭脱贫,重现生机。蔡玉英逢人便说:“俺这一家子多亏于书记的帮扶,才有了今天,要不早就零散了。”

  庞庄村有一支农民建筑队在当地很有名气,这是于东峰来到后逐步发展壮大的。当时,这个农民建筑队的成员大多是贫困户组成的,因缺乏资金和技术,只能在当地修修补补,干些零星活。为了使这支农民建筑队发展壮大,于东峰帮他们筹措了十多万元资金,又亲自聘请有资质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建筑队人员集中培训,使这支建筑队不断“强筋壮骨”,取得了资质,获得了名份。如今,这支建筑队在当地已成为很有实力的建筑队,承揽的工程一个接一个,每人每月能挣3000多元,目前,28名贫困户已有15户脱贫,达到了小康水平。

  “李小伟的西瓜不愁卖”。这是当地群众和商贩对李小伟西瓜的评价。李小伟有一手种植西瓜的绝活,但由于自家的土地有限,只能零星种植,上不了规模,成不了气候。于东峰来到后,积极帮他协调流转了60亩土地,建起了塑料大棚,并为他从外地引进了优良西瓜品种,亩产值达到7000多元,比传统的种植效益增加了五倍。李小伟的西瓜具有上市早、含糖高、口感好、耐储运等优点,因此,很受客户的欢迎和青睐。在今年西瓜行情普遍下滑的情况下,李小伟的西瓜仍卖出了好价钱,而且供不应求。今年李小伟带动了12户贫困户种植西瓜,每户增加收入7000多元,目前已有8户脱贫。

  幸福的家庭有共同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贫困的家庭情况也各有不同。70多岁的老人庞振宇,儿媳身患多种疾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大孙子严重智障,二孙子、三孙子都在上学,一家6口人只有儿子一个劳动力,生活十分窘迫,连东倒西歪的房屋都无力翻盖。于东峰看到这一家,心里着急又难受,千方百计为这家脱贫致富出主意、想办法、筹资金、找门路。在他的积极帮扶下,庞振宇的儿子建起了4个蔬菜大棚,今年纯收入近2万元,刚刚毕业的二孙子在于东峰的帮助下也找到了电子商务工作,月收入4000多元,于东峰还为他家争取了危房改造资金,使他住进了新房。

  “帮扶弱势群体是俺的职责”。于东峰如是说。他亲自为五保户修房子,送80多岁的老人去医院看病,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驻村三年的时间里,于东峰对全村97户贫困家庭的状况了如指掌,和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亲戚,对他们说真话、办真事、办实事,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和爱戴。三年的时间里,于东峰把庞庄村当成了自己的家,吃住都在村部里,他把心思和时间都用在了贫困户的身上,为他们谋良策、找门路、筹资金、上项目,盼望他们早日脱贫致富。三年的时间里,于东峰节假日也忙碌在村里,就连老婆生孩子都没顾得上回家。

  如今,于东峰驻村已满三年,97户贫困户已脱贫45户,到年底可实现65%的脱贫。按规定,他可以回原单位工作了,但庞庄村的党员干部不让他走,人民群众不让他走,贫困户更不让他走,他自己也不愿意走,因为他说过:“有一户贫困户不脱贫,我就一天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