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电商业“一马当先”

29.10.2015  15:18
  “今年GDP排名还是北上广深。”昨日在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政情通报会上,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介绍今年市政府工作情况,经济方面是重点。他说,今年深圳、天津GDP互有超出的情况,预计到年底广州不会有变化,还是排名第三。据了解,今年人大代表视察内容将更能体现代表个人意愿,不再由人大常委会确定视察议题,改为向市人大代表征集议题。           谈经济增速           广州“老三”地位不会变化           去年经济下行压力大,广州没有完成11%的GDP增速目标。陈建华说,今年能完成增速目标,前三季度广州GDP增速8.3%。目前,广州“三驾马车”发展平稳。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  .1%,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快,增长35%。不仅消费两位数增长,在全省乃至全国外贸进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广州进出口保持正增长。在一线大城市中,广州是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城市,“这很难得。”           陈建华在会上对比全国大城市GDP增长情况。他说,GDP总量方面广州名列第三,已经连续27年了。今年变化是上半年深圳GDP总量第一次被天津超过,但到9月份深圳又反超天津55亿元。而广州在前三季度拉开与深圳、天津的差距,目前约相差600亿元,“到今年底,估计广州跟深圳、天津的GDP差距在900亿左右。广州经济在平稳增长。”           谈电子商务           广州电商包裹一天700万件           “现在广州电子商务发展可以用四个字来说,叫‘一枝独秀’,或者‘一马当先’,为什么这么说?根据阿里巴巴和电商企业不完全统计,广州现在每天电子商务包裹有700万件。”陈建华说,包裹数量在全国大城市已排第一,超过上海、北京。           “上个月我去国务院开会,义乌的市长也去了,他在前面汇报说义乌每天包裹有15万件,我在他后面发言也不好说,因为我怕说出以后他会不好意思,义乌是全国有名的小商品集散地,一天的包裹才15万件,估计从化都有15万件,广州700万件啊!”陈建华称,这个速度每年还以30%、40%增长,估计明年广州每天包裹要达1000万件,“一天1000万!所以广州是一个巨大的人流、物流中心,这就是我们的千年商都。”           在会上,陈建华用了相当大篇幅介绍广州电商发展。“比较大的亮点是在琶洲的西部”,广州结合琶洲会展中心着力发展网上广交会,成功引进阿里巴巴、腾讯等十几家世界级、国家级电商巨头、销售巨头入驻。土地以较低商业价格出让,收入就有几百亿元,更重要的是引进总部经济。           谈创新创业           新兴产业肯定成主动力           陈建华表示,在“十三五”末,新兴产业肯定成为广州增长的主动力。以金融业为例,2011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  D  P比重不到7%,今年已超过9%,明年可能达10%。明年广州G  D  P约是1.95万亿元,若金融业增加值占10%,意味着金融增加值达2000亿元。           陈建华提到创新时,坦承广州要向深圳学习。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城市创业创新环境排行榜,广州连续五年第二,深圳连续第一。他说,要学习深圳创新创业,在这方面不能落后。未来发展,创新可能是唯一动力,“广州很多姐妹城市,相当部分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如悉尼、洛杉矶、休斯敦,现在跟他们交流,你说引进他们的先进技术,说实在的,真正先进的不会给你,他想给你的咱已经有了,或者并不落后。正是因为如此,以后发展光靠引进技术恐怕不容易了,还得靠自己赚,所以创新创业是我们一个重头戏。”           谈基础建设           做城市规划要有超前意识           谈到基础设施建设时,陈建华说要有超前意识。“上海的面积没有广州大,它的腹地也没有广州的大,为什么会有2300多万人口?”他认为城市规划上应考虑长远一点,否则未来会措手不及。           2000年广州做城市规划时,专家称广州人口会在2030年达到顶峰(1500万),实际上2009年广州人口就突破1500万,“这么多国际国内的大师,眼光只有9年。我们现在怎么看呢?特大城市要控制人口,但你控制得住吗?广州在读大学生有多少人?一年毕业多少?他们首选都是广州。”陈建华强调,一定要未雨绸缪考虑这些问题,垃圾处理设施、地铁规划等都要谋长远。           广州面临困难与问题           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工业投资大项目少、增速较慢,三大支柱产业中汽车、石化支撑作用有所消退,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乏力,外贸进出口需求减弱。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尚需加快。传统服务业比重高,现代服务业提升空间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业态增速快,但尚未形成有效支撑,新旧动力衔接尚未到位。科技投入不足,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明显,成果转化不足,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           营商环境仍需改善。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不够优化,与国际商事规则接轨不够紧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