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普惠性幼儿园超六成 全市各类幼儿园共计866所

08.01.2016  11:52

  “入园难、入园贵”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教育民生话题。记者昨日从市教育局获悉,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市加大投入,改革体制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办园格局。“十二五”末,我市普惠性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63.4%,极大地缓解了全市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的现象。

 

  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超六成

 

  记者获悉,截至2015年底,全市各类幼儿园866所,在园幼儿230637人。其中:公办幼儿园184所,在园幼儿44561人;民办园682所,在园幼儿186076人(其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65所,在园幼儿71233人)。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共549所,占幼儿园总数的63.4%;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覆盖率达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05.59%,较2010年提高13个百分点。

 

  据悉,2010~2015年,市、区两级财政用于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共计12.6亿元。全市学前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由2010年的2.1%,增加到2015年的5.81%。在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方面,截至2015年底,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42所(包含分园和附属园),增设村小附属园150个,总投资6.74亿元,新增学位68000个。同时我市积极落实各项支持民办园的优惠政策,2011年至2015年全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365所,占民办幼儿园总数的53.5%,有效缓解了入园贵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城幼儿待遇

 

  在全面实施学前教育资助方面,记者了解到,2011年我市启动了学前教育资助工作,对在园困难幼儿每学期资助一次。目前,受资助幼儿2500人次,市、区财政共发放补贴资金375万元。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园难问题,我市一直坚持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园享受同城幼儿待遇,并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享受同等奖补政策”内容纳入到《合肥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和管理办法》中。

 

  同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还可享受市财政“对低保家庭、孤、残儿童进入公、民办园就读,凭相关证件给予每生每学期1000元的资助”的政策。

 

  此外,我市还创新三级管理模式,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县(市、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以省、市一类园和学区中心园为龙头,建立幼教辅导网;以园际间结对帮扶为依托,发挥优质园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城区与农村幼儿园共同发展。目前,全市共建立105个幼教辅导网,为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为了促进区域间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我市建立了区县幼儿园结对合作工作长效机制,目前,全市区县结对合作幼儿园280所。为了充分发挥优质园的示范带动作用,我市还开展了合肥市一类幼儿园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幼儿园规范办园、科学保教水平的整体提高。目前,我市省级一类园达27所,市一类园85所,有效地发挥了优质园的示范带动作用。

 

  实施科学保教重视幼小衔接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防止和纠正这一倾向,我市加强游戏研究和指导,重视幼小衔接,并研究制定了《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要点》、《保育员实用操作手册》,加强对幼儿园科学保教工作的指导。

 

  同时,我市建立健全幼儿园年检长效管理机制,实行好、中、差三级量化年检评价制度,将年检结果与对幼儿园奖补资金,以及幼儿园的评优、评先、评级挂钩,以此促进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不断改善办园条件,提高保教水平。(来源:合肥日报)

责任编辑:  一米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