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16年部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

25.04.2016  12:26

皖农机管〔2016〕70号

各市农机局:

        为进一步提升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质量和整体水平,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结合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农办机〔2016〕5号)精神,现就做好我省2016年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和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创建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农机部门要围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迫切需要及农机合作社多元化创建、多样化扶持、规范化运行、市场化经营、品牌化服务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机合作社示范创建标准,拓展创建内容,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引导区域内农机合作社向“五有”型(有完善的装备设施、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较大的服务规模、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农机合作社发展,切实树立可学可比的样板,营造规范办社、比学赶超、争创先进的良好氛围,打造农机合作社升级版,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十三五”期间,农业部拟组织创建1000个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016年首批推荐认定200个,其中分配我省名额12个。2016年,我省计划创建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00个。

      二、择优推荐申报

        各地农机部门要根据创建工作目标,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积极鼓励支持“五有”型农机合作社参与创建活动。

      1.部级示范社申报。各市按照《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申报条件》(附件1)要求,在辖区各县(市、区)择优推荐申报1个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实事求是,认真组织填报《部(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申报表》(附件2)。     

      省局对各市推荐申报的农机合作社进行初审,组织人员核查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对初审合格的,采取专家评审等方式,按照好中选优的原则,选定12家合作社在安徽农机化网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向农业部推荐申报。       

      2.省级示范社申报。为引导和促进我省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快速转变,从今年起,省级示范社创建标准按照《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申报条件》进行。各市要按照《2016年全省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推荐名额分配表》(附件3)要求,择优推荐全省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并严格把关,据实填报《部(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申报表》。 

      申报部(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有关纸质材料和电子版,请以市为单位于2016年6月20日前正式行文报送省局管理处。

        三、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通知精神,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创建由省局负责组织实施和抽查监测,县农机部门负责示范社的指导服务和具体帮扶。省局将采取重点抽查等方式加强全国示范社监测管理,每年年底前将示范社监测报告报送农业部农机化司。依此,全省农机合作社示范创建由市农机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抽查监测,各市要采取有效方式加强省级示范社监测管理,每年年底前将部、省级示范社监测报告报省局管理处。同时督促、支持县农机部门集中力量加强示范创建,强化政策扶持,培养领军人才,开展跟踪指导,组织示范社定期报送年度生产经营状况,引导支持示范社加大农机装备和基础设施投入,提高服务能力,推动农机合作社整体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跃上新台阶。

        联系咨询电话:  0551-62620144(传真);
        联系人:张勇;电子邮件:njjzy119@163.com。

        附件:1.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申报条件
                    2.部(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申报表
                    3.2016年全省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推荐名额分配表 

                                                                                                                                    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2016年4月22日               
        抄送:农业部农机化司。


附件1

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申报条件

      一、基本要求      

      (一)依法登记,运行有效。经工商注册登记,领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并正常运行两年以上;合作社名称应体现农机化作业、服务特点,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须有农机作业服务内容;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齐全,有独立的银行账号。

      (二)规模较大,能力较强。入社成员原则上不少于30个;近两年年均农机服务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

        (三)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未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社会声誉良好,履行农机作业服务合同,未发生过重大经济纠纷和服务质量投诉等情况;农机上牌率、检验率、驾驶人员持证率在本地处于领先水平,没有发生过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二、组织机构

      (一)设立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各机构职责明确,公示上墙,切实履职。
        (二)成员(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有记录、参会人员有签字,定期公开社务。
        (三)设立必要的日常管理部门或岗位(如财务室、生产作业部、维修服务部等),且职责明确。

        三、经营管理

        (一)具有合作社章程、机务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和作业服务相关标准,并以适当方式张贴公布、严格遵守。有较合理的盈余分配和较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经营成本核算,产权关系明晰,设立成员账户,财务核算规范。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记载清晰、准确。
        (三)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实行统一对外业务联系、统一作业调度、统一作业质量标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维修保养。
        (四)组织成员开展或参与安全教育培训、新技术新机具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

        四、设施装备

        (一)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较为完善的机库棚和维修间等设施,其中机库棚面积不少于300  平方米(丘陵山区可适当降低标准),维修间(含配件库)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二)拥有农机原值200万元以上,大中型或专用特色农机不少于20台(套);有能满足当地主要作物(农业主导产业)全程机械化生产需要的配套机具,其中有一定数量的高性能机具。 
        (三)合作社场地布局规划合理,场所干净整洁,机具摆放整齐,维修保养到位。

        五、综合效益

        (一)合作社带动成员增收致富和周边农户节本增效效果明显,成员收入高于县域内非成员农户平均收入20%以上。
        (二)积极通过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展服务,在促进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方面作用突出;热心为周边农民(农机户)开展信息咨询、机具维修、技术指导、抗灾救灾等多种服务。
        (三)带头应用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中起到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