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新亮点 惠民新起点 ——2016年肥西县民政惠民工作亮点纷呈

02.06.2016  11:31

      发放一份低保金,为贫困家庭送去一分关爱;救助一个孤儿,为社会增添一分温暖;开展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为其解决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肥西县民政人将做些什么?5月27日,2016年全县民政工作会议推出一系列民生新政,惠及更多群众。

      筑牢社会救助“网底

      社会救助水平持续提高,不断增强兜住民生底线的整体合力。2016年,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3600元/年,同比增长20%,比市定指导线3266元/年多334元。1-4月全县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9.9万人次,支出低保金2543.7万元。农村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至8712元/年、3600元/年,同比增长10%和18.6%。一季度共为6587名五保对象发放供养金668.5万元。5月中旬出台了《肥西县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不分城乡每人每月给予不低于60元的护理补贴,做到“应补尽补”。1-4月全县大病医疗救助3626人次、1076.86万元。推进乡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平台建设,开辟社会救助“绿色通道”,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1-4月全县临时救助565户、121.55万元。

      与此同时,围绕“兜底保障一批”的要求,积极做好农村低保与精准扶贫相衔接,建立健全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机制,把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的落实纳入到精准扶贫工作大格局中,实行“兜底保障”,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格局

      当前,养老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今年,我县以贯彻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为抓手,主抓基本的保底养老服务,提供多元化的养老供给。完善敬老院医疗“专户区”建设,打造肥西“医养结合”升级版。推进社会资本向养老服务业聚集,积极试点敬老院“公建民营”模式,推动公办养老机构向区域性养老中心转型升级。启动农村敬老院消防达标工程,力争两年内完成全部敬老院消防许可任务。打造五保老人的“幸福家园”。

      此外,加快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0个,提升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一刻钟生活服务圈”。拓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领域和范围,在上派镇试点空巢老人送餐服务项目,在山南镇、柿树岗乡试点散居五保老人人文关怀项目。

      完善“三社联动” 社会治理体系

      今年,我县围绕“多元共治、融合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三社联动”向纵深发展。做强社区平台。创建5个“合肥市农村标准化示范社区”,确定25个村推进网格化管理,创建30个和谐社区。深入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开展省、市、县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三级联创”活动,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县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0个。试点社区民主协商制度。做优社会组织。加大对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通过等级评估、项目支持等,为社会组织转型发展加挂“助力帆”。推行社会组织登记“三证合一”制度改革,完成存量社会组织登记证换发。配合组织部门做好非公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做大社工人才。“依托人才”培训项目,继续办好社工考前培训班,不断壮大本土社工人才队伍。

      构建高效惠民型民政公共服务体系

      2016年,我县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功能齐全、可持续发展的民政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11月份启动总投资4700万元的县红土山大型城市公益性公祭堂项目。继续推进三河、严店等5个乡镇公祭堂建设。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强化宣传引导,推动绿色殡葬。提升区划地名服务能力。年底前基本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任务。启动地名成果转化工作,重点做好农村标准化地名标识设置全覆盖。推动地名文化保护、地名故事评选,年底前编辑出版《记住乡愁—肥西地名故事》。

      全面开展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排查,探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继续做好生活无着流浪人员“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行动。此外,扎实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婚姻登记、收养登记等各项工作。

      民生为重,枝叶关情。2016年,全县民政人将进一步振奋精神,努力开拓进取,奋力狠抓落实,不断开拓民政事业发展新境界。

上报单位:肥西县民政局
信息作者:曹成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