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培育”专项系列成果发布会召开

13.08.2016  09:05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科委联合举办《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简称“技术创新行动计划”)之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培育专项系列成果新闻发布会。

北京市科委作为专项的牵头组织单位,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等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按照市委常委会有关部署,加强推动专项实施,形成了系列成果,今天特举行新闻发布会。

2014年,北京市政府发布实施技术创新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加大科技创新储备,积极培育先导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培育”专项的设立充分体现了行动计划的创新导向原则,该专项部署了两项重点任务,即:“数字化增材制造创新及产业培育”、“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创新及产业培育”。计划到2017年,数字化增材制造产品在航空航天、船舶、医疗器械与健康服务、大众消费和创意设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机器人及成套装备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养老健康、文化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北京数字化制造产业集群式发展,实现产值超过230亿元,形成“北京创造”品牌。

专项实施以来,北京市科委联合相关委办局,围绕数字化增材制造、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

一是推动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高新技术切实服务于普通大众,引领并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在专项的推动下,面向人口老龄化等当前热点社会问题,以及医疗与教育等百姓密切关注的社会需求,研制出一系列服务机器人产品,并在养老助残、医疗康复、家庭服务、教育娱乐、公共安全等领域实现应用。同时,在专项的支持下,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也得到了成功应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个体化、精准化的医疗服务。

二是推进国产高端制造装备的研制和应用,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专项推动工业机器人在降低成本、大规模普及的同时,以更强大的性能带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3D打印领域,面向航空、航天、国防等行业重大需求,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关键基础装备的自主化。

三是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链协同,促进产业做大做强。为实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发展,专项大力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机器人产业紧密结合。另外,专项引导企业开展产业链横向和纵向整合,通过联合重组、合资合作及跨界融合,形成管理水平先进、创新能力强、效率高、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同时,市科委推动成立“北京数字化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北京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整合了北京3D打印和智能机器人领域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形成行业发展合力,共同推动北京制造业向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北京市科委张继红副主任指出,“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科委仍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培育”专项为载体,认真落实技术创新行动计划中的重点任务,推动北京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创新发展,力争在全球智能制造创新网络抢占核心枢纽位置,为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会上,北航、北医三院、纳恩博、康力优蓝、航空625所多个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就本单位的技术成果及相关实施案例情况做了详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