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杀人后潜逃23年改名换姓还改了口音

15.08.2016  22:16
     “我逃跑后去过福建、陕西,后来在广东广州安家落户。”孙某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完全没有了安徽定远老家的口音。
  7月28日,在定远县看守所讯问室里,坐在铁窗里面的孙某接受民警讯问后,时隔20多年才又一次签下自己的真实姓名,此时的他已从当年的年轻小伙变成了面色有些苍老的中年人。
  7月25日,定远县公安局派员远赴千里之外的广州,抓获了已经化名为“郭春明”、潜逃23年的命案在逃人员孙某。
  作案后逃匿杳无音信
  案情要从23年前说起。
  1993年,时年24岁的孙某伙同汪某、吴某、张某等人在定远境内及周边地区疯狂抢劫、盗窃作案数十起。1993年1月21日晚,孙某等人抢劫了一辆外地大货车,抢得现金13700余元,造成2死2伤。由于这个抢劫杀人盗窃团伙连续作案、气焰嚣张,当地一时人心惶惶。案发后,定远县公安局全警参与案件侦破,相继抓获汪某、吴某、张某等团伙成员,其中6人被判处死刑。但是,孙某却在作案后销声匿迹了。
  围绕孙某的社会关系,定远警方开展了大量摸排走访工作,并多次向外地公安机关发布协查通告,却始终没有得到孙某的任何消息。
  “孙某是定远县公安局侦办的潜逃时间最长的命案在逃人员,这么多年来,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对他的追捕工作。”定远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王义银说。
  民警远赴广东调查
  今年7月份,定远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通过调查发现,一个名叫郭春明的男子可能就是警方一直在追捕的孙某。民警进一步调查发现,郭春明以前的户口在陕西省商南县,后来迁移到了广州市,两个儿子都和他的妻子同姓。
  相似的相貌,相仿的年龄,加上一系列的疑点,让民警对郭春明和孙某之间的某种联系更加确信无疑。无论是或者不是,一定要见到他!7月23日,王义银带领民警陈涛、张辽赶到广州。
  根据前期掌握的信息,郭春明的住址是广州市番禺区。民警下飞机后,立即开展工作,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确定了郭春明生活的小区及楼栋号,但是并不清楚他住在哪一层。该小区是番禺区的第二大小区,有100多栋楼,常住人口达到5万人。为不打草惊蛇,民警联系物业人员调取了周边几栋楼的业主资料,最后确定了郭春明的具体住址。
  民警在前期调查中知道他家有两辆车,一辆别克,一辆沃尔沃。民警看到郭家的别克车就停在露天停车位上,怀疑他可能在家里。由于楼栋的单元门是锁死的,物业也没有钥匙。当晚民警就在楼下一辆车内守候。
  7月的广州,夜晚室外温度也有30多摄氏度,闷热难耐。办案民警怕引起注意一直没有发动汽车。“空调不能开,还有蚊子,一直守到天亮。”张辽回忆说,“大家买了很多矿泉水喝,但是一次厕所都没上,因为汗淌得太多了。
  职业经理人落网
  7月24日早上,天大亮了,民警看到郭春明的妻子开着别克车走了,随后郭春明也离开了家。郭春明和照片上的孙某有些相似,但并不能完全确定就是他。
  为进一步确认,民警直接来到郭春明工作的工厂。在新造镇有一个专门做音响设备的公司,员工有30多人,郭春明持有公司一定的股份,他自称是这家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民警在当地派出所的协助下,以查居住证名义进了公司,了解到郭春明第二天肯定会来上班。考虑到小区情况比较复杂,民警改变抓捕计划,决定在公司附近守候,等他自投罗网。
  为了防止路上堵车不能在郭春明上班之前到达,民警7月25日凌晨5点就到了厂区守候。10时许,郭春明开着一辆沃尔沃轿车进了厂区,民警紧随其后,在4楼的办公室里发现了他。
  “我们找你干什么,你应该清楚吧!”民警走到郭春明的面前,用一口标准的定远话说道。
  “我不知道……”听到民警的话,郭春明狡辩着,但身体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了一下。
  在派出所里,空调对着郭春明吹,但是郭春明的汗却比一旁的民警流得还要多。很快,郭春明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就是孙某,并对当年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孙某说,自己当年案发后一路逃窜,最后到广东打拼,因为有案在身,孙某平时十分低调,尝遍人间冷暖。后来,他凭借个人能力干起了销售,把生意做到了西班牙,跑遍了五大洲,并在广州买房买车、安家落户。为了弥补心中的亏欠,孙某还做了不少善事,捐资助学。
  “听到定远话,我知道自己是在劫难逃了。上帝会原谅我年轻时犯下的罪行,但是法律不会。”孙某说。
  7月27日,孙某被警方带回定远,等待他的将是迟到但不会缺席的法律审判。
  探员点评
  张辽(安徽省定远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
  这起长达23年的命案积案得以侦破,离不开领导的高度重视,离不开一批批刑侦民警的坚持不懈,离不开办案民警的无穷智慧。虽然案件是在我们手上侦破的,但是前辈们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原始的档案、调查等材料都保存完整,我们才有机会将嫌疑人确定下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犯罪嫌疑人自以为“漂白”身份,把事情做得天衣无缝,就可以过正常生活了,可最终还是要被抓获归案的。案件的侦破,对于受害人的家属来说,公安机关算是给了一个圆满的交代。虽然是迟来的审判,但是正义不会缺席,犯罪嫌疑人将为自己的行为受到应有的惩罚,这彰显的更是法律的公正。在此也奉劝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嫌疑人,不要以为时过境迁,就没事了。只要犯了罪、违了法,公安机关都将依法追究到底,这也是公安机关对群众的承诺。(本报记者钟仓健   通讯员张胜方吴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