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两岸尽春晖——埇桥区2015年度残疾人工作掠影

15.12.2015  14:32

    宿州市埇桥区残联12月10日消息:千里京沪线上,古老的汴水之滨,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全国最大的县级区,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这是一片创业的沃土,坚持不懈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将埇桥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这又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11.4万残疾人和全区197万人民一样共享着改革发展的硕果琼浆,在创建“和谐埇桥”的大合唱中,润泽着党的惠残政策的雨露和阳光,领受着全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在28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2015年,是埇桥区残疾人事业取得辉煌成绩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残联的指导下,区残联着力落实《埇桥区关于 促进残疾人家庭增收加快实现小康步伐的实施意见》,以开展“全区残疾人工作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活动”为动力,以惠残民生工程为抓手,以“点燃激情,追求卓越”的气概,全力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打造“温馨残联,首善之区”,努力实现“全省争先,皖北领先”。

回眸2015,我们高标准、高质量的圆满完成了上级残联和区委、区政府安排的惠残民生工程和各项年度目标任务,打赢了一场场大仗硬,广大残疾人受益多多,幸福指数有了新的大幅度提升。全区残疾人事业在许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整体工作既高潮迭起,又平稳有序,亮点纷呈。

一、惠残民生工程打造“埇桥特色”

2015年的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工程投入大、惠及面广。区残联坚持“应助尽助,一个不漏,应退尽退,一个不留”的原则和“早、快、严、细、实”的工作要求,严格按上级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从严审核救助对象,按时间节点要求提前完成村、乡、区三级审核、审批、公示。全年共救助一、二、三级残疾人15032名,超722人完成任务,并及时将1086万元救助金打卡发放到户。在高质量地完成市残联下达的300例贫困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任务的基础上,又自我加压 克服困难,为项目外的600多名患者实施手术,使我区的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实现了全覆盖,真正成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全区还有341名贫困残疾儿童得到了抢救性康复救助。2400名贫困精神残疾人人领到了每人1000元的药费补助。在惠残民生工程宣传方面力求创新突破,为各乡镇街道配备了“残疾人工作宣传公示栏”。设计印制了《埇桥区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证》,使救助工作更加透明规范。图文并茂,针对性、可读性和趣味性强的《埇桥区惠残民生工程宣传手册》,更是受到广大残疾人朋友的普遍欢迎。这些创新做法,受到前来考察的中残联和省、市残联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全区39个乡镇(街道)均配备了专职残联理事长和专职委员。338个村、44个社区全部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并选聘了残疾人专委,其中残疾人占92%,残疾人亲友占8%。全区登记在册的助残志愿者队伍达2000多人。区残联每年都结合工作实际,对残疾人专委进行各项业务培训,并实行动态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组织建设,架起了党和政府与残疾人联系和沟通的桥梁,形成了残疾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新格局,打造了一支爱岗敬业、稳定实干、乐于奉献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今年9月16日,中残联组联部主任曹跃进、省残联理事长张纯和等专程赴埇桥区考察调研时,对埇桥区近年来切实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三、残疾人宣传文体工作硕果累累

区残联先后投入资金5万多元,为残障人士阅览室添置了8.6万册盲文图书和相关设备。全区今年在“人民网”、“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拂晓报”和中残联及省、市、区残联网站等主流媒体网站发表各类信息、稿件480余篇,发放用稿奖励3万多元,取得了新的突破。在市残联、市文明办、团市委举办的“残健携手共奔小康演讲比赛”中,埇桥区荣获一等奖1名,三等奖2名,优秀奖2名,并获组织奖。肢体残疾人李海敏荣幸地受中国残联邀请(全国仅两人参加),6月份赴韩国参加“中日韩残疾人美术作品交流展”。他的画作还入选10月在武汉举办的“融合·首届国际残疾人艺术展”。残疾人艺术家刘晓川今年7月在武汉举办的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工艺美术竞赛全国第6名,为宿州市和全省赢得了荣誉。市政府残工委为此专门向埇桥区残工委发出贺信。区残联推荐选送的舞蹈《飞翔的梦》,今年8月在由省残联、省教育厅、省文化厅举办的第七届全省特教学校艺术汇演中,喜获二等奖,为全市赢得了荣誉,市残工委向区残工委致电祝贺,市残联为此专门发出通报。

四、残疾人康复托养工作创出“埇桥模式”

今年以来,在市残联领导的亲自指导下,区残联积极探索,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做好新常态下的残疾人康复托养工作。我们积极与宿州市爱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托养机构联系沟通,决定采取“互联网+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创新模式,成立了“埇桥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建立了残疾人智能化托养服务信息平台。9月份在北关街道启动试点的基础上,目前已拓展到北关、三里湾两个街道办事处,签约服务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达63名。从三个月的试点情况来看,这一创新的托养模式,深得广大残疾人的欢迎,受益人纷纷点赞,感谢党和政府为残疾人服务推出的这一最新举措。目前,我区“互联网+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的创新模式,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受到前来考察的中残联、省残联领导的高度肯定。利辛、蒙城等市、县先后到我区参观考察。此外,我区还采取机构托养、日间照料、居家托养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为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的最大化。

五、“输血”+“造血”撑起残疾人自强自立天空

在积极采取多种方式,落实残疾人各项普惠特惠政策,多方面增加保障性收入,多路径减轻刚性支出的同时,埇桥区以促进残疾人家庭增收为重心,“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多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提高劳动性收入。全年举办了三期残疾人种养殖技术、计算机和电子商务培训班,使800多名残疾人掌握了一技之长。三场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签订就业录用协议达280多人。在市、区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全省首家残疾人汽车租赁公司,宿州市自强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拥有各型车辆30多台,并安置了40多名残疾人就业。为200多名残疾人大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残疾人子女大学生发放助学补助资金近50万元。“阳光助残就业扶贫工程”共发放扶持资金70万元,使350名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走上了就业脱贫之路。残疾人“万人就业工程”、“阳光大棚”设施农业扶持项目、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项目……一个个就业创业扶残助残项目,激发起全区残疾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冲天激情,呈现出万马奔腾、共奔小康的良好局面。爱心助残,已成为埇桥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自强不息,已化作埇桥残疾人不懈的追求。

“十二五”已悄然而去,“十三五”正扑面而来。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2016年,我们将在新的起跑线上,在省、市残联的正确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新的面貌、新的举措、创造新的业绩。(宿州市埇桥区残联 王照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