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教师篇】2016年度安徽财经大学优秀教师郑丽琳先进事迹
郑丽琳,女,安徽合肥人,中共党员,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2月毕业后留校,一直在学院从事专业教学工作。郑丽琳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因业绩突出,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科研标兵”、“教坛新秀”,省级“教坛新秀”,获校级“优秀教学奖”、省级教学成果奖等。
一、 昂首立志 潜心为学
“立志如高山,行路如流水”。郑丽琳自留校任教之日起就以“教书育人、开拓创新”为己任,找准定位、发现不足、发挥优势。2006年,她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计量经济学》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班,2009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面对压力她没有退却,迎难而上,认真研习经济学基础理论,积极探究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多问多思、多写多练。为了做好科研工作,郑丽琳自我鞭策、自我要求。第一明确研究方向,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学科专业,结合自己的教学专长、研究兴趣,确立自己未来3-5年的研究方向。第二参加科研团队,通过团队交流、互动,及时跟踪和把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不同观点间的碰撞,激发更有创意或独特的研究视角及解决方式。第三加强学术交流,虚心向有经验的师长及同事们请教。一篇论文写完后,一个项目申报书论证完后,真诚地提交给有同事、师长看一看,把一把关,集思广益。第四秉持坚定信念,一方面摆正科研名利观,明确“为社会进步而科研,为学生发展而奉献”。另一方面坚持必胜信念,积极参加各类项目的申报,在申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即使申报失败也绝不放弃;学术论文绝不匆忙投稿,理论推导、实证数据、结论分析都会反复检验,增大录用机率。第五教学科研互动,通过科研工作及时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充实到自己的课堂中,弥补了原有课程知识与最新研究之间的“断层”,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鼓励学生质疑,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扩展完善。
二、投身教坛 孜孜不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共生共育的。郑丽琳主要承担《计量经济学》、《信息分析方法》、《社会科学定量分析方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她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科学研究是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必由途径,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是良好的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郑丽琳在教学方面总是结合自己的科研优势,以科研促进教学,在教学中探索科学前沿和亮点。在教学过程中,她特别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从中发现问题,通过课后的广泛阅读、仔细思考和认真研究给予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并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省级、校级教研课题。此外,在课堂教学之外,郑丽琳还积极指导学生申请创新创业项目和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已有部分项目成功立项。
三、全力以赴 争做上游
“为学”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坚持积累、坚持创新、坚持实干的人必有收获。虽然求学科研之路艰辛寂寞,但郑丽琳不畏困难、持之以恒,致力于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已在《统计研究》、《财经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等校定权威、重点期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青年项目、国家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主持完成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和省高校优秀人才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各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其他各类项目10余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一次,参与发表专著一本。这些科研心得伴随着郑丽琳的上课过程,不断地传输给学生,特别是研究生,指导他们从事基础科学研究,首先从选择研究方向出发、抓住研究热点、选择合理方法、书写优秀论文。通过课上言传身教、课下多种形式交流,帮助学生从事科研活动。
(撰稿/图片:管工学院; 审核:党委宣传部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