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别人能做好的我也能做好”——专访2015年宝钢奖获得者朱胜

23.12.2015  10:23
 

本网讯 (学生记者 袁梅 苏诗洋)朱胜,化学化工学院2012级学生,获得了今年的宝钢奖优秀学生奖。此前,他还曾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并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省“创新之星”。今年,在收获宝钢奖的同时,他还得到了北京大学的保研机会。



化学化工学院2012级学生 朱胜

 

奖项,是一种肯定

在朱胜眼中,奖项有它自己的意义,是对自己过去付出努力的一种肯定。

他说:“宝钢奖看重学生的综合方面的表现,主要看重学习成绩,还有学习之外的像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成绩是一种评价标准。朱胜认为,自己能够获得宝钢奖,少不了平日里参加的那些活动。“大一做实验取得了一点成果,在SCI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还是很受老师和校领导肯定的。”

得奖背后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在SCI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聚氨酯工业》是朱胜长时间泡在实验室里的成果,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改进,最终,他还是赢得了他人的肯定。

 

挫折,不等于失败

初次进实验室时,朱胜是带着兴趣进去的,但是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连最基本的一些样品都没有合成,失望是在所难免的。

他曾预想自己的将来:“博士毕业可以进一所高校当老师,一边教学,一边做自己的科研。”然而现实却让他不得不从头开始做起。他不断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在实验上投入愈来愈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寒暑假都泡在实验室里,用控制变量法寻找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他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理工科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加强烈。

他对学弟学妹说:“把实验和学习时间分配好,在保障学习成绩优秀的情况下尽量多花一些时间在实验室,多总结多投入,这样坚持下去肯定能做出自己想要的结果。”

 

幸运,难免有遗憾

正如朱胜自己所言,宝钢奖是一份很难拿到的奖项,但实际上,没有哪一个奖项是可以轻易获得的,朱胜也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才脱颖而出的。

除了自己专业的科研,朱胜在其他领域也有涉猎。他认为:“荣誉是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我是幸运的,有安大为自己提供良好的竞争平台,有老师的建议和帮助,还有团队里小伙伴的鼓励。”在准备参加“挑战杯”比赛时,演示文档制作、参赛内容整理、文本创作、海报设计、视频剪辑等事项,让他忙得焦头烂额,然而有学校提供的资源,有老师的指导,他抱着必胜的信念参加比赛。朱胜说,最让他感动的是在“挑战杯”全国赛前几天,他的科研老师李士阔陪着他们熬了两宿才将参赛材料赶出来。

幸运是有的,但也有遗憾。朱胜说,在合肥待了三年,仅仅熟悉安徽大学周围,为了学习和比赛,“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憧憬没有实现,但为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验与学习中。

“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要做到。”这是朱胜对于自己的要求,对学弟学妹们,他建议:“不要仅仅局限于书本上学习,有时间的话还可以拓展一下其他方面的能力,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参加一些学生组织、社团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