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 安徽省属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砥砺前行

21.05.2018  14:35

  改革开放四十年,安徽省属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砥砺前行,体制机制发生积极变革,经营规模和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5月21日讯(记者:闫少卫)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作为安徽经济的“脊梁”,省属国有企业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国资运营效率,企业发展活力得到不断激发,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最近几天,铜陵有色旗下铜陵金威铜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格外忙碌。公司上个月成功生产出宽度1250毫米的紫铜带,填补了国内一直没有1000毫米以上系列宽度紫铜带空白。

  凭借在铜加工领域的深耕细作,铜陵有色连续7年蝉联安徽百强榜首,进出口贸易总额连续16年保持全国铜行业首位,主产品阴极铜产量国内第一、世界第二,位列2017中国企业500强111位、中国制造企业500强38位。

  铜陵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士启 :“对我们企业来讲,第一个方面,我们要做好现有产业现有的资源的一些利用,提高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且把着力点放在高质量发展上;第二个我们要调整我们自己的产业结构,利用现有的主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开发一些新的产业。第三个就是我们现有的工艺装备还要继续完善,提高我们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2006年划归省属国有企业以来,一系列变革,给铜陵有色带来勃勃生机。

  铜陵有色是安徽省国资委成立14年来省属国有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省属国有企业脱胎换骨的生动写照。

  省国资委财务监督评价处处长张守华: “我们省属企业的质量效益进一步的提高了,尤其是发展的质量,主要从降成本、精管理、去产能、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客观的改善。”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省属国有企业被机制僵化、包袱沉重、政企不分等难题困扰。2004年2月,省委省政府组建了省国资委,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全面推进省属国有企业的布局调整、体制改革、机制创新。

  2017年,随着整体上市相关登记托管手续的完成,安徽建工集团成功实现整体上市。整体上市后,上市公司国有股本由9.04亿股增加到14.34亿股,国有资本持股比例由16.07%增加到32.32%,国有资本控制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安徽建工集团董事长赵时运 :“我们整体上市开创了安徽的一个新模式,就是把整体上市和员工持股、引进战略投资三件事一气呵成,目前省属企业里想整体上市的都是以这个为范本。”

  过去“纯而又纯”的省属国有企业,逐步发展成国有控股、多种资本参与融合的公众化公司,发展活力大大增强。与此同时,安徽省属国有企业也由最多时的43户调整到28户,数量虽然减少,但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大大增强,“脊梁”作用日趋突出。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属国有企业是“主战场”。在安徽海螺集团的水泥装备生产基地,企业自主研发的水泥辊压机,可以让水泥熟料充分破碎,从而提高产能,降低电耗,现在这款装备不仅在企业内部的水泥生产线全面推广,而且成功销往了海外市场。通过积极研发新装备,上马新工艺,企业2017年实现利润总额218亿元,居安徽省属企业首位。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何承发表示: “通过技术创新,真正地践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我们水泥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国有资产做强做优做大。”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安徽省属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砥砺前行。

  “抓大放小”,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省粮油进出口公司、省技术进出口公司、省轻工进出口公司等重点外贸企业实现产权多元化改革;

  “优化激活”,规范董事会建设和职业经理人试点,江汽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集团公司等企业完成了整体改制;

  “淘汰落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马钢集团关停马钢(合肥)公司,淮南矿业集团谢家集一矿深部井停止开采;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安徽国资国企改革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纵深推进。

  省国资委副主任项小龙介绍: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重点是管好国有资产的布局,规范资本的运作,提高资本的回报,维护资本的安全,通过改革来激发企业的活力。”

  如今,历经改革的省属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展现出崭新风采,成为安徽经济影响力的代名词。2017年,28户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426.4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利润总额478.3亿元,同比增长57.3%,创历史新高,与全国省级监管企业相比,安徽省属企业资产总额居第10位,营业收入居第9位,利润总额居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