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发现8500年前丝织品生物学证据

27.12.2016  18:42

记者12月25日从中科大获悉,该校教授龚德才研究团队在河南贾湖史前遗址两处墓葬人的遗骸腹部土壤样品中,检测到蚕丝蛋白的残留物。该残留物的发现,表明8500年前的贾湖居民可能已有意识地使用蚕丝纤维制作丝绸,将中国丝绸出现的考古学证据提前近4000年,证实中国是首个发明蚕丝和利用蚕丝的国家,对于丝绸发展史的研究起到了关键作用。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学术期刊《公共图书馆》上。

古代纺织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石器时期,陶器、骨器、石器等一系列纺织工具常有发现,但很难发现丝织品存在的直接证据。印度学者通过显微形态对比的方法,证明哈拉帕和昌胡-达罗遗址出土的铜器表面残留有蚕丝纤维,提出印度在4000年前已开始使用蚕丝。我国的一些遗址中也有与丝绸相关的文物出土,如河南荥阳青台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曾出土4500年前的丝麻织物残片。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老传说中,中原地区(今河南西平县,紧邻贾湖)的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开始了利用蚕丝制作丝绸的历史。龚德才研究团队根据遗址中发现的编织工具和骨针综合分析,表明8500年前的贾湖居民可能已掌握了基本的编织和缝纫技艺,并有意识地使用蚕丝纤维制作丝绸。(记者 桂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