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创业迎热潮 江淮大地好“戏”连台

12.02.2016  10:21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伴着春日阳光,记者们深入一线,走进基层,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展示了创新创业者的新年愿景。

  “要做就做‘良心’食品。 ”2015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的阜阳小伙汤平,未来要继续保持食品的本色,确保百姓吃得放心。还有20出头的白领王娟和已注册甲鱼品牌的何传书,他们虽然从事着辛苦的养殖业,但他们一样信心满满:“不仅要自己富起来,还要让众乡邻发家致富。 ”更有倾尽家产为“大爱”的樊传根,把做公益作为最有价值的事业,再苦再累也要让老人老有所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江淮大地,春潮涌动。我们欣喜地看到,人民群众正以空前的激情和智慧,投入到创业的大潮中,为社会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呈现出一幅壮丽的新画卷。

  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一起带着美好的愿景,阔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就像从2005年一家网店开到2015年5家网店的残疾青年储辉一样:相信只要努力,猴年一定好“戏”连台。

  要做就做“良心”食品

  大红枣、红彩头,一斤一个的大年馍销量节节攀升,很难想象打造这款传统年馍的是一名85后的阜阳小伙子。春节前夕,记者见到汤平时,这位年轻的厂长,正与工人们一起将年馍分装成箱。

  “最近太忙了,像这样的年馍一天就能卖一千多箱,这几天工人都是24小时两班倒。 ”汤平言语不多,沉稳之中透着干练。这几年他凭着勤劳、用心、不怕吃苦的精神,事业也像年馍一样“蒸蒸日上”。

  19岁,当同龄的孩子还在上学的时候,汤平已经背着行囊南下打工了。在陌生的城市,汤平睡过车站、公园,后来终于在一家食品厂找到了工作。正是这段经历为他日后从事食品加工打下了基础。汤平很快掌握了食品加工的一系列流程技术,并于2010年回到家乡从一个小作坊起步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2013年的时候,我们在颍泉工业园建了一个食品厂,产品线也丰富了,从最初的白吉馍,增加到窝窝头、小刀切、蛋奶饼、早餐饼、还有粮颂手工馒头。 ”2015年的销售额突破500万元,产品销售到江苏、浙江、山东等地。

  阜阳有着丰富的粮食资源,汤平的企业原料全部取自当地,就地转化,仅面粉一项一年就要消耗1800吨。目前,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汤平在微商城、天猫商城都开了店铺,所有产品在2015年年底正式上线,眼下,仅“红枣年馍”一小时内就接到了一百多笔订单。

  汤平告诉记者,自己做的是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在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色素的情况下,保持原有食品的本色,让食品回归自然。 “我要做就做‘良心’食品,2016年准备再研发两到三个精品,丰富老百姓的主食生活。 ”面对未来汤平自信地说。(记者:安耀武方苗苗叶陆苗)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