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二五]我的这5年:从“说书人”到大鼓艺术传承人

10.12.2015  06:52

   讲述:濉溪县临涣镇高皇村村民 李宝聚

  与大鼓结缘,对我来说,是40多年前的事情了。我们临涣有着“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我父亲是这一带有名的大鼓书艺人。从十几岁开始,我就跟在父亲后面学大鼓。俗话说,门里出身,不会也得懂三分。很快,我的大鼓也敲得有模有样,一家人的生计在我和父亲的努力下也有了保障。

  唱大鼓的过去属于“江湖人”,大鼓演员被人称为“说书的”。这个行当,放在以前我的感觉就是“无人管无人问”。而现在,这种状况已有根本性变化。不说淮北大鼓这门艺术本身已经名列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就拿我们濉溪县来说吧,县里特别重视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挖掘培养。2012年,我和其他几名艺人一起,成为本地的民间文化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每年能够获得1200元的政府补贴。钱并不多,却在精神上极大地鼓励了我们这些民间艺人。

  徒弟?当然有。最近三四年,我陆陆续续带了三个本地的年轻人当徒弟。有空时,弟子们都会到我家中学敲鼓写词,学习积极性都很高。看到他们喜欢大鼓,我发自内心地感到自豪,有什么演出也乐意把他们带上。早几年,哪里有年轻人愿意学这个啊!

  作为一名民间艺人,表演的作品不能离开生活,要不然谁会喜欢呢?我唱的段子,除了一部分传统段子,其余大部分都是自己写的。其实,你要是仔细听我自己创作的鼓书,就能感受到这些年来乡亲们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就拿我写的《歌颂民生工程》来说吧,你看里面的词:乡里面大路小路都修好,农村小道铺水泥;农民养老有保障,老有所养不着急;综合文化站搞得好,扭秧歌来又跳舞……

  现在身边的不少村庄都建设了农村文化礼堂,村里搞活动,也不愁没地儿了,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很多文化礼堂都邀请我去演出,只要有空,我都会去。当然,我现在说书已经不是单纯为谋生了。

  农闲时,我依然喜欢来到镇上熟悉的茶馆,品一品散发着香味的棒棒茶,敲起大鼓,为茶客们扯开嗓子唱上几曲,别提有多带劲了。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