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管、查、护、整、创”护航百姓食品安全

22.01.2017  15:38

一是管“铺子”。出台《滁州市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强力推进食品安全领域风险分级监管工作,按照风险因素评定——风险等级分类——监管风险分级管理模式,将企业日常监管、抽验等相关数据全部建档并录入电子平台,根据风险因素评定情况,自动划分对应的风险级别,对企业实施不同档次的监督频次,提高监管针对性和风险防控水平。目前,全市共完成食品企业分级10768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421家、食品小作坊307家、食品流通企业6998家、食品餐饮服务企业3042家。

二是查“场子”。2016年,以食品加工小作坊、校园及周边、农村食品市场等为重点场所,以儿童食品、肉及肉制品、白酒、食用植物油等为重点品种,全面开展农村扫雷、学校食堂等各类专项整治。生产环节共检查生产企业475余家,责令限期整改45家,责令停产整顿5家。流通环节查处流通环节违法案件145件,检查农村食品销售者7687户,学校周边食品经营户1035家,共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328份,立案42起,没收销毁不合格食品约865公斤,罚没金额69.5万元。餐饮环节共检查学校食堂383家,餐饮服务企业7601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02份。同时开展了网络订餐摸底排查工作,集体约谈了“饿了么”“大众点评”“美团”“百度糯米”等几家在滁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责令下线订餐商户120家,整改规范186家。

三是护“篮子”。全面推进食品检验室建设,打造食品安全初级“过滤网”,2016年共建设17个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食品检验室、64个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含农贸市场)食品快速检测室,基本实现大中小型农贸市场的全覆盖,这些检测室均拥有独立的检测区域,配备专职检测人员,配置农产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每天至少完成15批次的检测任务,能对农残、瘦肉精、苏丹红等40多项内容作出检测。群众对购买的农产品存在疑问的,均可免费送检,抽检结果除上报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外,还将通过市场大屏幕对外进行公示。

四是整“馆子”。全面推进“明厨亮灶”创建工作。目前,下辖六县市全部建成食品安全远程监控中心,通过在厨房等关键部位安装高清摄像头,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餐饮单位经营情况、加工过程,实时传送到监控平台,在餐饮单位显示屏、移动执法终端上同步显示,同时建立餐饮单位原料采购电子台账库,实现对餐饮单位的实时监管。全市共接入餐饮服务企业500余家,定远、全椒、天长实现了学校食堂的100%覆盖。

五是创“牌子”。天长市、全椒县被评为安徽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县,来安县被评为首批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市在建五级农产品示范园区11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8家、市级25家。26个农产品获批无公害农产品称号,21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已经申报待批无公害、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分别达84个、22个、2个;建立30个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村、社)和56个粮食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成20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组织申报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1家,组织申报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家、省级蔬菜标准园3家。凤阳小岗村获批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休闲农业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