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着力抓好少数民族美好乡村建设

24.07.2014  09:08

合肥市积极引导少数民族乡村走特色化发展道路,鼓励少数民族乡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稳步加快少数民族美好乡村建设的步伐。

 

一是把产业结构调研作为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的“当头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2013年以来,在市、县等政府和民族部门的积极引导下,牌坊乡牌坊民族村大棚蔬菜生产基地面积发展到2630亩,已占村总耕地的76.4%,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956元,蔬菜产业收入就达到7800元,占71%。专业菜农收入达到20000元以上。目前,该村已被合肥市村为少数民族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增收的典型。

 

二是把特色村寨建设作为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的“关键手”。牌坊民族村的特色村寨建设规划方案几经论证已具初型,将以民族文化和田园风情为特色,以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为主导,以建设民族和谐社区和幸福家园为定位,以全省一流、全国知名为目标。当前,已建设了千柳公园景观桥、亭、渠、观景台,完成了千柳公园绿化景观工程,建设了千柳圣境牌楼,修缮加固了充满民族文化元素的乡政府门楼和民族服务大厅,建设了民族团结雕塑。总投资207万元的千柳西街延伸工程、产业园道路工程完成招标并即将开工建设,美好乡村牌坊中心村的文化广场、满族民俗馆等11个工程项目完成设计即将招标并开工建设。

 

三是把民委委员单位扶持作为美好民族乡村建设的“助推器”。市政府注重发挥民委委员单位作用,把委员单位的扶持着力引导到民族乡村美好乡村建设上。同时,市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分配也重点向特色村寨建设项目倾斜。2013年,全市落实帮扶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项目76个,扶持资金5168万元,为全市民族乡村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了一批特色产业项目,扶持了一批文化、教育、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2014年,合肥市财政目前已确定扶持少数民族发展项目9个,拔付了发展项目资金200万元。民委委员单位扶持项目正在落实之中。肥东县财政拿出1800多万元支持特色村寨建设,并随着项目建设确保逐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