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民委“出实招”提升少数民族群众幸福指数

29.07.2014  11:00

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也为更好地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主题,维护民族团结稳定。淮南市民委想办法、出实招,在发展经济上下功夫,在提升幸福指数上动真格。

 

一是构建三级服务平台,确保少数民族群众诉求有途径。淮南市各县(区)建立三级服务平台,县(区)、乡(街道)、村(社区)均有专(兼)职人员“零距离”接触少数民族群众,不定期的深入民族片区,与少数民族群众交流,确保民族群众诉求有人知、有人解、有人办。

 

二是发挥民委兼职委员单位作用,确保民族经济发展有指点。淮南市建立民委兼职委员单位,财政、卫生、环保、建委等26家市直单位及驻淮14家大型企业共同帮扶民族地区发展,在医疗、卫生、教育等上花大力气、下真功夫,民族地区各方面均衡发展,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均收入显著提升,连续三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村(社区),确保民族村(社区)发展有方向。市民委利用好创建民族团结社区创建活动,在全市民族村(社区)开展一系列评比活动,八公山区闪冲村被列入首批全省民族特色村寨、潘集区秦庄民族社区和田家庵区东城社区被评为全省示范社区,为其他民族村(社区)树立了榜样,刺激了其他民族村(社区)的快速发展。

 

四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确保民族村(社区)发展有基础。近年来,利用好民族发展项目和民生工程优势,该市加大投入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14所民族学校环境得到改善,11所民族乡村幼儿园,3所民族乡文化站,5个民族文化广场,23所农家书屋等建成使用,为民族乡村教育、医疗等发展打牢了基础。

 

五是利用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确保民族群众生活有保障。市民委利用好宣传月活动,结合卫生、司法、农委等部门,深入民族乡村田间地头,开展送医送法送农进村(社区)活动,帮助提高了民族群众的法律、医疗意识,提高了种植水平等。

 

六是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确保民族群众生活有质量。市民委结合工商等部门,维护清真食品市场秩序,鼓励各民族乡村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民族生活习俗、“三个离不开”思想等,确保日常生活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

 

七是鼓励民族学校开设民族课程,确保民族教育有根源。潘集区古沟民族中学创建了民族教育阵地,每学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并在每个学期邀请一次阿訇来校授课,受到广大民族学生和家长的喜爱,确保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