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 构筑无缝隙全覆盖计生利益导向体系

26.12.2014  12:53
      一、坚持正确方向,既有推动力又有执行力。 长期以来,淮南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让计划生育家庭更多更好的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方向,2009年以来,相继出台了《淮南市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淮南市计划生育家庭权益保障办法》、实施“宜家工程”相关文件及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倾斜计生家庭的重大政策。2014年又重点推出了3项惠及计生家庭的政策。       一是完善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扶助体系。2014年8月,在对全市386户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摸底调查的基础上,该市在全省首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意见》(淮府办〔2014〕41号),实行目前全省最高的标准加强困难家庭帮扶。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到每人每月270元、340元,并实现城乡统一。为更好地关心、帮助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各县区根据实际情况相继出台配套文件,在市级补助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扶助力度,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保障、养老照顾、医疗救助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困难,给予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特殊关照,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依、情有所靠。       二是实现所有城市领证居民一次性补助全覆盖。10月,出台《关于非国有企业领证退休职工达到领取社保待遇年龄城市无用工单位领证居民计划生育法定奖励兑现发放的实施意见》(淮府办〔2014〕47号),确定了领取奖励的资格条件,奖励资金的发放标准、发放方式、发放渠道、发放程序,落实非国有企业领证退休职工、达到领取社保待遇年龄城市无用工单位领证居民计划生育一次性补助,并加强对资金发放运行的监督评估,确保资金及时准确发放到户到人。         三是全面加强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11月,在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基础上,该市出台《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全面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淮发〔2014〕28号),要求全面加强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困难计划生育家庭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让计生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坚持利益导向,既有针对性又有系统性。 该市把民生普惠政策与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相衔接,形成叠加效应,针对计生家庭的各个方面、子女成长的各个环节,计生家庭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系统服务。各县区也在市级指导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市县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不断完善计生利益导向体系。       一是从优生优育着手。该市免费为申请登记结婚的男女双方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定期组织新婚夫妇和孕妇到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按受婚育知识培训;发放家庭生活指导手册;免费为全市至少由一方是农村户口的符合生育政策并计划怀孕的夫妇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着力提升出生人口素质。凤台县及潘集区实现检查费用提标及检查人群扩面。截止目前,全市共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0889人,夫妻双方共同参检10437对。       二是从成长成才着眼。该市从2010年9月起,将独生子女保健费标准提高至每月不低于30元,全省最高,提标后每年多支出近千万元。截至目前,全市16周岁以下累计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99512人。实施“宝贝乐计划”,在乡镇共建设有一定规模的儿童早教中心19个,弥补农村早教薄弱的不足。实施“青苹果计划”以青少年生理卫生教育为重点,全市各中小学每年级每月上一节生理卫生知识课。农村领证家庭独生子女报考本地高中的给予10分的加分奖励。       三是从生产生活着力。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在调整承包地、自留地,分配集体收益时,以家庭人口数量作为基本分配补助单位的,增加一人份的份额;以家庭为基本分配补助单位的,增加户均30%以上的份额。在分配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拆迁安置时,比照执行;在安排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旧房改造时,予以照顾。优先为农村两女户、独生子女户及60周岁以上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成员办理养老保险、代缴部分费用并优先安排进入养老院和老年公寓。如大通区上窑镇和毛集区毛集镇等地,已将全镇符合条件的老人接到镇敬老院免费入住,并提供最好的条件和服务,解决计生家庭的后顾之忧。       三、坚持人心所向,既有含金量又有正能量。 该市逐年增加财政投入,提高计生家庭的扶助标准,扩大扶助覆盖面,产生良好效果,形成利益导向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计生家庭发展,着力为计生家庭打造全覆盖无缝隙的利益导向体系。       一是精准扶助,做强宜家工程。大力推进宜家工程建设,各县区在完善2013年69个项目的基础上,2014年又重点建设23个宜家工程项目,其中生育文化类项目6个,促进家庭幸福的“幸福生活e站”7个,促进计划生育户致富的帮扶项目10个。毛集实验区、大通区等县区实现新突破,如大通区开展的“宜家工程·幸福家园”活动,由区财政每年列支50万元专项资金,补助建设一乡(镇)一品,一村一园的种养殖项目,促进计生家庭发家致富,确保计生家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二是精心服务,做好生育关怀。  全市募集人口专项基金250万元。春节期间,全市共走访慰问计生困难家庭2525户,款物共计约91万元。开展“5.29”宣传慰问活动,共为1504户计划生育贫困母亲送去款物46.94万元。开展“金秋助学”行动,全市共资助302名今年考取大学计生家庭贫困学子,发放助学金61.3万元。各县区对农村独女户、两女户就医免收挂号费、专家门诊费,其检查费、住院费、手术费减免20%。对特困家庭或者女孩外嫁的家庭比照五保户供养标准实施补助。大通区对晚婚晚育、两女户扶持、放弃二孩生育指标等各项奖励,一律在省、市的基础上再提高10%标准。  田家庵区对两女户每年360元奖励提高到600元;独女户奖励从每年600元提高至1200元。       三是精确到人,做实奖励扶助。2014年共确定奖扶对象4253人,新增880人,其中根据《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要求,将符合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条件的农村独(双)女户家庭提前到55周岁发放奖励扶助金,2014年度扩面人数803人;特别扶助对象919人,新增157人;淮南市奖励制度对象8686户,其中独女户2229户,两女户6457户。共计1111.5万元奖励资金已全部打卡发放到人。(梁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