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工商局“六严六促”全力优化法治环境
滁州市工商局牢固树立法治环境是最好软环境和核心竞争力的理念,以转作风、优环境、走新路、抓落实为抓手,通过“六严六促”,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提供坚强保障。
一、严法治促改革。将法治工商建设目标与商事制度改革创新目标融为一体、共同开展,推进“多证合一”“先照后证”“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改革,实施全程电子化登记,推进“互联网+工商服务”工作模式,创新银行网点代办业务,市委张祥安书记批示“创新工作,优化服务,值得表扬”。到2017年12月,滁州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4.6万户,今年新增4.56万户,商事制度改革三年来市场主体总量翻一番,经济活力不断激发。
二、严培训促提高。根据省、市法治目标考评,对本局法治工商建设的基本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细化、量化。完善领导班子集体学法制度,今年局长办公会议开展学法4次。狠抓精学,局机关已分别开展商事制度改革、商标和广告业务、网络商品交易管理、案件质量实务等培训班12场次。利用安徽干部在线学习、国家工商总局网络培训和干部素质课堂、道德讲堂等载体,认真组织干部在线学习,合格率100%,受到通报表扬。
三、严要求促自律。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强化责任担当,增强市场监管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强化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抓班子,带队伍,把权用好,把人管好,把事干好。构建“大法治”网络,紧盯登记服务权、监管执法权、内部管理权等“三权”风险防控,消除腐败温床。完善权力运行监管体系,形成“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廉政风险点清单”3单和“公共服务、中介服务”2单运行模式。以绩效考核为抓手,月考评、季通报,加强监督、有效评价工作实绩,今年下发作风纪律、效能督查通报16期,实现了转作风、树形象的良好预期。
四、严执法促规范。严厉查处违法行为,着力优化法治环境。防止市场垄断,开展“公用企业专项整治”,指导供水、供电、金融、保险等公用行业规范经营行为,确保民营企业用上“公平电”“公平水”“公平款”,打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公平营商环境“新高地”。牵头协调建立政府领导、工商牵头、园区管委会等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参与的小微企业维权联席会议机制,在产业园区设立企业维权工作站。扎实组织开展“红盾出鞘”行动,大力开展“成品油整治”“两节市场打假”“双打”“虚假广告整治”等专项行动,出重拳、下猛药、动真格。不断强化信用监管,组织约谈有关企业9场次,增强自律意识,避免民营企业受到行政处罚。
五、严帮扶促发展。实施商标战略,制发《滁州市“十三五”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规划》,全市现共有驰名商标11件、著名商标18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省级商标品牌基地5个,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14512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推出股权质押、动产抵押、商标专用权质押、资产浮动抵押和企业信用增信融资等“四押一信”企业融资模式,今年助企融资78.6亿元,商标质押工作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受到通报表彰。在全省先行启动“智慧315”工作,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为释放消费潜力营造市场环境,服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六、严普法促形象。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实施意见,建立常态化的普法机制。举办3.15大型公益晚会和宪法宣誓活动,与《滁州日报》、滁州广播电视台等合作,开辟普法专版。坚持重大节日宣传,在琅琊山庙会、3.15消费者保护日、4.26知识产权保护日、6.16安全生产日、12.4全国法治宣传日等开展主题活动,已开展15场次、接受咨询2260余人次、发放材料2.8万余份。开展“法律六进”,落实“消费维权进校园”“守法诚信进企业”“防范传销进高校”等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积极探索“互联网+法治宣传”新媒体普法模式,建立“法治工商”官方微信群,拓展新兴媒体普法途径。今年荣获全市法治宣传教育“特别优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