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多举措拓宽农村融资渠道

16.08.2014  16:39

  针对农村市场主体融资难、贷款难的实际情况,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紧扣职能,多举措拓宽融资渠道,服务农村市场主体,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一是培育农村金融主体。适应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优化服务举措,积极培育发展融资租赁、金融信息服务等新型金融服务主体,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大力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村镇银行等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发展。鼓励已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支持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为村镇银行,推动金融创新,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
  二是启动“融资活企”工程。结合“进企业、优服务、促发展”活动,启动“融资活企”工程。大力宣传《物权法》、《担保法》、《动产抵押登记办法》以及《股权出质登记办法》、《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想方设法,综合施策,帮助涉农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解决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问题。
  三是采取“三押一推”措施。结合涉农企业实际,实施跟踪服务。采取个性化帮扶措施,运用商标专用权质押、股权质押、动产抵押等多种方式融资解困,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融资平台,满足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利用登记注册、合同信用、监管信息等资源优势,积极推介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信用指数高的涉农民营企业,为“银企对接”当“红娘”。区市场局、区个体民营企业协会携手徽商银行七里站支行举办了金安区小微企业融资洽谈会。望城、三里桥、清水河、中市、东市街道以及木厂、三十铺镇40多位企业主参加了对接会,现场为小微企业解疑释惑,量身定制融资贷款方案,形成了银企“双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是扩大抵押登记主体。在动产抵押登记主体上,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向小微企业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延伸。在为地方重点企业服务的同时,密切关注小微企业、“草根经济”、涉农企业,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群体。六安市海洋粮油工贸有限公司以粮食产品为抵押物,办理了动产抵押登记手续,从六安市农村商业银行顺利融资1000万元,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
  五是实施“绿色通道服务”。坚持企业随到随办、当场办结制度。对边远地区、外地前来办事企业,实行延时办理、预约服务制度。对材料齐全的涉农企业,即时提交、即时审核、即时办理,简化登记手续,提高登记效能,为企业提供“绿色通道服务”,支持企业以生产设备、原材料、半产品、产成品等动产抵押融资,帮助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唤醒“沉睡资产”,换取“真金白银”。
  六是提升涉农主体信用。进一步规范涉农企业合同行为,强化涉农主体信用培育。把培育、发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作为服务农村市场主体、打造诚信品牌的重要举措。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进一步抓好涉农主体信用培育等系列合同帮扶工作,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
  七是支持“订单农业”贷款。创新合同帮农服务机制,支持涉农金融产品创新开发。在马头镇黄台蔬菜专业合作社、东桥镇先锋米业有限公司等“订单农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创新“信贷+担保”等金融产品,放大示范效应。通过“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订单农业模式,拓展对农户的信贷支持。以“订单”质押担保,金融机构、农户和涉农龙头企业之间签订三方协议,由涉农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信用担保,切实解决当前农村贷款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
  八是维护农村金融稳定。积极配合金融等部门,针对涉农金融风险,开展摸底排查工作,逐步完善监管方式,促进规范发展,防控金融风险。对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登记事项逐户进行清理规范,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或责令改正。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依法查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行为,维护农村金融稳定。加强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单位的联系、沟通与交流,及时受理、依法处理消费者对“银保产品”的申诉举报,严厉打击农村金融服务中的“销售误导”、存单变“保单”行为,保护农村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