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市场报:夏粮收购调查:产量略降 市场购销火热

02.07.2018  18:20

目前正是夏粮集中收购的时期。今年小麦产量和品质怎样?新的粮食收购政策对市场有何影响?农民收益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深入安徽、江苏两省多个县市进行了调查采访。

产量略有下降  质量好于预期

记者采访发现,播种延期、扬花灌浆时的倒春寒、收割期间的连阴雨等,成为今年夏粮丰收的“拦路虎”。

分地区看,安徽省滁州、宿州等地5月份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给当地小麦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影响。不同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差别较大,即使在同一县域,水田和旱田产量也略有不同。滁州地区小麦平均亩产在660斤左右,以三等粮为主;位于皖北的宿州市平均亩产超过700斤,绝大多数是二等粮。

而在江苏省盐城市、徐州市部分县区,由于小麦收割期间持续高温少雨,收割后的小麦品质品相较好,产量虽然不及高产年度,但质量达到了近年来最好,九成以上粮食达到了一等标准。

分品种看,“宁麦13”“扬麦158”系列红麦等品种由于在高产、抗涝、抗病毒方面具有品种优势,产量和质量普遍较好,亩产达到800~900斤,呕吐毒素基本在500μg/kg以内。而部分白皮小麦平均亩产在700斤左右,由于抗病性较差,赤霉病比较严重,出现呕吐毒素超标现象。

整体上看,上述地区小麦产量与高产年度相比有10%~15%的下降,但品质却达到了近年乃至十年来最好,夏粮生产综合情况好于预期。

价格持续上涨  农民捂粮观望

据了解,从5月底小麦上市到端午节前的20天内,三等以上小麦价格从1.05元/斤左右快速攀升至最低收购价附近,部分用粮企业和经纪人出价超过1.19元/斤,每斤涨幅达0.1~0.14元,多地出现“一天一价”甚至“一天多价”。

对于价格上涨的原因,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今年苏北、皖北地区小麦品质较好,河北、安徽、山东及苏南等地用粮企业和贸易商前来“抢购”,是新麦价格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

在价格上涨的支撑下,种粮大户、粮食经纪人等主体普遍存在惜售心理。记者在多家托市收购库点发现,与往年农民排队卖粮相比,今年基本是随到随卖。

安徽某国有粮食企业负责人表示,经纪人对市场较为熟悉和了解,对小麦价格仍将上涨的预期较高,囤着麦子不卖导致托市收购遇冷。由于农民惜售、优质粮源日渐减少,托市收购标准提高等因素影响下,托市收购进度同比放缓。

对于后期的粮价走势,多数经纪人和粮库负责人认为,目前麦价冲顶后已呈现小幅回落趋势。随着梅雨季节的来临,仓储设施较差的粮食经纪人和种粮大户会陆续抛售,加上“粮价+运费”已超过外省粮食经纪人和用粮企业的价格预期,小麦止涨企稳是大概率事件,建议持粮主体能把握市场机会,择机出售。

收购服务优化  优质优价明显

针对托市政策调整、新麦品质下降等新的收购形势,多地粮食部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积极与种粮大户、粮食经纪人、粮食种植合作社等进行对接,通过上门预约、预检等方式提高收购效率,缩减农民卖粮成本。

在小麦收割前,滁州市粮食部门就派出工作人员和当地饲料企业协商超标小麦收购事宜,积极为超标小麦找出路。安徽省全椒县某饲料企业列出3万吨的计划,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符合饲料卫生标准的粮食。

记者了解到,与往年托市收购占主导相比,今年夏粮市场化收购特别火热。安徽省天长市3个码头高峰期有13家企业在收购,每天小麦外销量平均在1000吨左右。

在市场收购占大头的情况下,部分种粮大户坦言,今年他们卖粮最大的感受就是优质优价特征非常明显,优质品种在1.15~1.20元/斤,基本持平或高于托市价格。

盐城市禾丰粮油储备有限公司计划收购小麦6万吨,自营粮收购比例超过了50%,其中通过订单收购、优质优价等方式收购“郑麦9023”“镇麦12”等优质小麦数量在80%以上。

截至6月21日,盐城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共收购商品粮小麦33万吨。其中,优质优价收购21万吨,比上年增加8万吨,增长46%。

从适当延后最低收购价执行期,到提高最低收购价小麦质量等级、严控食品安全指标,收购政策变化传递的信号非常明显,那就是逐步与市场化收购接轨。从调查来看,随着农资、机械、人工、柴油等生产成本的增加,今年农民种粮收益仍呈下降趋势。如何引导农民调优种植结构,增加种粮效益,将是市场化收购下政府、企业、农民都应重视的问题。

 

 

安徽日报:夏粮收购,如何让市场“唱主角”
       截至目前,夏粮收购总量不足去年一半,其中市场化收购同比增加19万吨,占94.粮食局
我省顺利完成今年省级储备小麦轮入任务
今年我省夏粮收购形势异常复杂,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