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12.03.2019  20:21

  全国人大代表、滁州市长许继伟:

  让民营经济跑出加速度

  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下大气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滁州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民营经济发展较快、占比较大。民营企业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4%,对地区生产总值、税收和就业的贡献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国人大代表、滁州市长许继伟表示,滁州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努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考核,我们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许继伟介绍,滁州市常态化举行双月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征求企业对相关政策举措的意见建议。去年下半年起,开展遍访企业活动,“进企业门、解企业困、帮企业忙、促企业进”。探索建立企业用工周转池机制,针对不同行业季节性用工特点,进行峰谷协调,有效缓解  “用工难”。在“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方面,滁州也取得明显成效,“一网通办”事项占比居全省第一,平均承诺办理时限居全省第三。“滁州工业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惠科项目,从签约到动工仅用57天。服务效能的提升、营商环境的优化,带动了招商引资的热潮。”许继伟说。

  作为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滁州是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成员城市。“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更为滁州带来重大机遇。”许继伟表示,牢牢把握机遇、奋力争先进位,必须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具体而言,要在简政放权上做好“减法”,在优化管理上做好“加法”,在提升服务上做好“乘法”,在消除短板上做好“除法”,简审批、强监管、优服务、解难题,让民营经济跑出加速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马鞍山市长左俊:

  坚决把减税降费这件大事办好

  “减税降费直击当前市场主体的痛点和难点,是着眼‘放水养鱼’、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举措。”全国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市长左俊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了超乎预期的政策利好。下一步,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多措并举把减税降费这件大事办好,让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有明显获得感,坚决兑现对企业和社会的承诺。

  “抓好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关键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左俊代表说,实际操作中必须从加力和提效两方面着力,把握“两个叠加”“两个不降”“三个防范”“三个提效”。“两个叠加”就是结合中央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清理地方自主性税费、涉企经营性收费,努力形成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叠加效应。去年马鞍山市减免税费超45亿元,经营服务性收费压减率53%,今年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必然会给各级财政带来很大压力,这就要求‘两个不降’,即不因财政减收而降低民生支出,不因降低就业保险缴费比例而降低保障水平。”

  “实现减税降费的预期目标,既要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又要防范化解风险。”“三个防范”就是防范财政风险、防范债务风险、防范“半拉子”工程。如何开源节流、优化支出结构?左俊代表说,各级政府必须打好“铁算盘”,做到“三个提效”:政府要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支出,按不低于5%的比例压减;盘活存量财政资金,统筹用于亟需的重点领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更好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全国人大代表、宣城市长张冬云:

  用金融“活水”让小微企业“解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小微企业不仅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更是激励创新、带动投资、促进消费的生力军,是增长新动能的重要源泉。”全国人大代表、宣城市长张冬云表示,2018年以来,中央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许多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感到“解渴”,融资环境正在明显改善。

  “去年,宣城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近70%,居全省第一位,民营经济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约85%、占全部财政收入的65%,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市从业人员的81%以上,其中小微企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张冬云介绍,宣城坚持“为自己人办事就是办自己的事”的观念,努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去年底,宣城出台进一步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宣城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鼓励企业直接融资,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

  更精准,意味着既要发挥好金融的“活血化瘀”功效,又要控制防范风险。“关键要创新金融服务,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张冬云建议,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壮大健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各类基金投入,注重风险资本和天使投资市场培育,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此外,着力强化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更好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记者  汪国梁  吴林红  柳文)

[ 编辑: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