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调控”将成政府宏观管理新常态

11.06.2014  11:08

    最新的事实显示,有别于传统宏观调控思路的“巧调控”,将成为中国政府在经济转型升级期的常态化使用的宏观管理创新方式。

  中国央行9日宣布再次“定向降准”以支持三农领域和小微企业,即自本月16日起,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将下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

  同时,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也下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

  4月25日,中国央行曾定向下调了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存准率。

  “此次定向降准的导向更为明确、范围更为扩大、标准更为具体。”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结构性运用数量型工具已是当前货币政策取向一大亮点。

  比之“广谱消炎型”调控政策,“靶向治疗”的局部微调政策取向,不会剧烈改变宏观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但增强了针对性、有效性,既利当前、更惠长远。

  据中金测算,此次“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700-800亿元,既范围大又流动性可控。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拓宽“三农”投入资金渠道,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农村。

  金融学者赵庆明认为,在前次基础上,此次“定向降准”进一步提振市场对宏观经济走势的信心。

  “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是李克强总理在去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鲜明表态,也是新一届中国政府宏观政策制定的一大新特征。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

  两个月内的两次“定向降准”,则是落实《决定》有关精神的鲜明案例之一,也是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宏调新思路的一次具体践行。

 

  报告指出,“针对阻碍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我们注重精准发力,运用市场手段和差别化政策,在优化结构中稳增长”。

责编:李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