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退耕还林工程实现了山增绿民增收

25.06.2015  14:38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6月25日讯     (来源:岳西县林业局)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又是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国土面积35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77万亩,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从2002年正式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15.6万亩,其中营造生态林8.8万亩,经济林6.8万亩。项目涉及24个乡镇、188个行政村,43054户、15.37万人,通过“一卡通”累计发放退耕户补助资金1.75亿元,项目区人均1140元。经过国家林业局多次核查验收,退耕还林面积保存率、管护率、成林率、发证率和建档率均为100%。为岳西山场增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改善生态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把这项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实施好,岳西县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林业、财政、发改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抽调精干技术人员办公;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同时出台了《岳西县退耕还林工程粮食供应及资金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实施细则》。项目实施中,岳西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科学设计,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村、乡(镇)“两公示”制度。
      通过退耕还林建设,全县年均增加有林地1.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68.9%提高到75.55%,使 2万亩25度以上的坡耕地得到有效治理,遏制了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明显减少,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生态环境大大改善。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林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一批优质高效的林药、林茶、林果、林养基地相继建立,其中新建油茶、茶叶、银杏等生态经济兼用林 11万亩。随着特色基地规模的扩大,呈现出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和大户承包经营的多种经营模式,推动了林产业发展壮大。良奇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05年利用退耕还林项目建设高标准茶叶基地185亩,并建立茶叶加工厂,公司创建的“良奇”牌“岳西翠兰”成为“中国驰名商标”,茶叶远销亚、欧、非20多个国家,带动了姚河乡及周边产业结构调整,并成为国家科普“惠农兴村”示范基地。黄尾镇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起了集中连片的茶叶和林果基地,如今黄尾村村民开办起农家乐和观光园,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黄尾村长冲组郑光荣,是当地有名的困难户,2005年退耕还茶4亩,现茶园亩产值达10000元,该户农家乐旅游旺季每天接待游客200余人,年收入达30万元。冶溪镇金盆村依靠巩固退耕还林发展雷竹460亩,并成立了雷竹专业合作社,现50多户每家竹笋年收入都达5万元以上。包家乡石佛村茶园组9户农民利用2003年退耕地还林发展茶园173亩,近年茶园被石佛寺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包经营,年租金就有25万元,平均每户纯收入2.7万元。天堂镇石桥村王任之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造毛竹50亩,今年竹苗和竹材收入达12万元。五河镇响山村刘王龙,2010年利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发展毛竹10亩,现在每年竹苗收入也有4万多元。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绿化美化了岳西山山水水,带动了林业产业发展壮大;随着一批特色林业基地发展,岳西15万林农正分享着退耕还林工程带来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