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着绿装 林农鼓腰包

26.05.2014  17:44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5月26日讯     (来自:湖南日报)新一轮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即将启动。从湖南省实施的首轮退耕还林工程来看,坡地着绿装,林农鼓腰包,生态富民效果好。
      省林业厅今天发布,经国家林业局阶段验收重点核查,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质量名列前茅,面积保存率、质量合格率均为100%。
      根据国家林业局的安排,2000年湖南省在永顺、沅陵、桑植、隆回等四县启动退耕还林试点,2001年扩大到24个县市区,2002年全省铺开。至2013年底,国家累计下达患难省退耕还林任务2114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756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136.5万亩,封山育林221.5万亩。
      退耕还林,“还”来绿满山坡。工程启动以来,大量坡耕地退耕植树,实现了土不下坡,绿水长流。监测结果显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区内,水土流失量普遍下降30%以上。湘、资、沅、澧“四水”流入洞庭湖的泥沙量,已由退耕前的每年0.3亿吨减少到0.178亿吨。通过退耕还林,全省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52.44%提高到57.52%,森林蓄积量从2.96亿立方米增加到4.45亿立方米。
        退耕还林,“还”来良好生态。据《2013年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湖南退耕还林工程每年涵养水源38.5亿立方米、固土0.23亿吨、固定二氧化碳42万吨、释放氧气54.8万吨、吸收污染物23.9万吨,每年生态效益价值评估为897.4亿元。
      退耕还林,“还”来绿色银行。国家对湖南省农民退耕还林的直接补助,累计到位资金超过220亿元,惠及112个县市区的310万户农民,人均累计获钱粮补助超过2000元。退耕还林营造的林木一年年长大,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各地还结合退耕还林,推广“林竹、林油、林果、林药、林茶”等经营模式,项目区农民每年户均增收2000多元。(记者 张尚武 实习生 毛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