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局:直接联系群众 走好“最后一公里”

01.08.2014  03:23
          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之后,淮南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把直接联系群众、走好“最后一公里”作为落实立行立改、深化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制定下发了《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制度》,着力通过改作风、提效能、建制度、抓落实,有效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一是走进群众,到社区报到。局机关支部组织42名在职党员按要求到所在社区报到,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积极与各社区协调,根据各党员的具体情况,为其“量身定制”公益活动、专场服务、结对帮扶等方面的服务岗位,设定了助学帮困、政策宣传、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项目。同时,要求机关党员重点向基层单位和群众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增强群众守法自觉性和依法维权意识。
        二是深入基层,听取群众呼声。建立联系点制度,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县处级干部每人定点联系一个县区,每年下基层驻点时间不少于7天。局党组制定年度走访调研计划,要求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县处级干部到基层调研时间每年不少于一个半月。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撰写1-2篇有深度、有分量的调研报告,并积极促进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市局成立了以领导班子成员为组长的7个调研小组,先后2次深入基层听取意见,进村走访70余户,征集意见建议156条。
        三是敞开大门,解决群众问题。党员干部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和工作分工,通过开门接访、联合接访、预约接访、主动下访、专题接访、带案下访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切实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月至少安排一次接访,每次接访时间不少于半天,对于人数较多的集体上访,在依法规范、依法处置的同时,局领导班子成员要出面接访,主动化解矛盾。上半年,我局直接接待、办理来信来访65件,其中接待来人咨询34件97人次,接待来访125人次。
        四是创新方法,建立沟通平台。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通信手段,建立党员干部与网民有效沟通机制,发挥网络触角作用,广泛听取民意,及时办理“市民心声”等网上留言,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建立网上征集平台,组织开展网上建言献策,适时安排领导干部与群众在线交流,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同时,加强对网民宣传引导工作,关注网络舆情,深入分析研判,建立处置和报告工作制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拉近与网民的心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