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合肥智造”引世界瞩目

22.08.2016  18:21

新闻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建成全球首个量子通信城域网;来自中科大的顶尖专家助力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诞生全球首条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诞生了全球第一款效率超过99%的商业化逆变器、国内首台X射线口腔CT诊断机、国内首台太赫兹安检仪……近年来,合肥充分发挥自身科技创新优势,强化创新驱动战略,以高站位布局产业、制定政策、做强企业,不断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一大批原创性重大成果不断涌现,结出了跨越发展征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创新硕果”。

  如果说,科技研发是在“创新田野”中的辛勤耕耘,那么,科技成果就是丰收后收获的甜美“果实”。放眼历史长河,人类文明正是因科技而昂首迈步,因成果而享受福泽。

  一项项科技成果的横空出世,一款款“合肥智造”的成功登场,合肥,正以创新成果为引领,以创新产业为基础,以创新人才为支撑,向中国、向世界传递着“创新高地”的耀眼光芒。

  “合肥团队”攻破量子通信关键技术

  今年8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它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并结合地面已有的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初步构建一个广域量子通信体系。

  “墨子号”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及量子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来自合肥的科研团队的默默付出,那就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为首的科研团队。

  2008年,潘建伟在合肥建成了全球首个量子保密电话系统,并开始了一系列的传输实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劲旅。而作为量子技术发展的沃土,合肥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如今,以潘建伟团队为技术依托的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把量子通信带到了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以量子密码通信终端设备、网络交换/路由设备为核心的量子信息安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目前该公司已开发出国内商密领域第一款量子加密机及第一款符合新技术规范的量子VPN;率先发展出量子通信规模组网能力,在合肥建成全球首个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

  当前,潘建伟团队牵头承担的千公里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京沪干线”项目正在稳步建设,将于今年年底前后建成连接北京、上海的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推动量子通信技术在国防、政务、金融等领域的应用。

  “人造小太阳”再破等离子体放电纪录

  重大科研成果给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带来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在风景秀丽的合肥科学岛上,巨大的柱状物正通过聚变反应释放强大能量。它的物理放电实验取得成功,标志着我国站在了世界核聚变研究的前端。该装置就是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被人形象地称为“人造小太阳”。由于聚变能是一种无限的、清洁的、安全的新能源,引得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不遗余力竞相研究、开发。

  今年1月28日零点26分,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了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是国际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上电子温度达到5000万度持续时间最长的等离子体放电。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质子治疗法”有望精准打击癌细胞

  除了国家安全、军事和能源等重大方向的应用外,在合肥,还有许多科研成果将直接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福音。其突出表现在攻克人类顽疾的医学科技成果上。

  癌症一直被看作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顽疾之一,如何在保障人体不受损伤的情况下,最有效杀死癌细胞,始终是医学科技领域的重大课题。有着雄厚科技教育资源的合肥,正深化国际合作,依托重大创新平台,推进“中俄超导质子联合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有望实现癌症的质子高效化治疗,通过质子对癌细胞实施“精准打击”。

  目前,全球共有55家质子治疗中心,治疗人数超过13万人。“实践证明,四分之一的实体肿瘤可以采取质子治疗系统,五年内存活率可达80%,早中期肿瘤治愈率达90%。”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相比传统的化疗,它对人体伤害小得多,正常组织遭受辐射剂量减少60%,单次治疗过程仅需8分钟。

  这意味着,肿瘤患者有望得到更好的治疗方案。据了解,该项目去年底启动,力争2018年底完成第一套质子装备研发。它有望打破欧美日等国际技术垄断,降低治疗费用,实现质子治疗装置的小型化和全面国产化。未来,合肥将诞生国际一流的质子医学研究中心。

  雄厚创新基础造就高端科技成果

  这些重大科技成果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得益于合肥强劲的科技实力和人才优势,得益于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更得益于雄厚扎实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

  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856.9亿元、增长11.5%,实现增加值627亿元、增长11.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例为57.2%,占GDP比重达24.3%。发明专利申请量9454件、增长31%;发明专利授权量2791件、增长92%,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5.36件。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发明专利授权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排名由第10位跃升至第7位。

  “十三五”期间,合肥将紧紧围绕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升合肥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和稳态强磁场等三大科学装置性能,形成高度集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突出打造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超导核聚变中心、国家量子中心、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联合微电子中心、离子医学中心、智慧新能源集成创新中心、大基因中心等七大平台,聚集高水平人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