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18.07.2016  19:09

 

7月13日,我省芜湖市被国家民委正式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同期,全国12个城市被国家民委分两批确定为“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本次评选活动,是国家民委在历经5年创建试点工作基础上,综合统筹各地工作实际和地域分布因素后,在全国范围及30余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试点城市中优中选优并综合评选产生的。开展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的培塑工作,旨在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更多地方积极开展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更好地服务广大在城市工作、生活、学习的少数民族群众,维护其合法权益,切实加强民族工作领域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

 

芜湖市自2013年被国家民委确定为第四批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坚持以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为重点,以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抓手,不断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完善方案,细化责任,有力地推动了城市民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准化。去年1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原主任王正伟同志对芜湖市做法作出重要批示:芜湖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城市民族工作,大胆探索民族工作的新机制、新思路、新办法,他们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

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安徽省芜湖市城市少数民族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经验做法

 

安徽省芜湖市是一个有着2500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文化古城,素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现有少数民族47个,户籍人口1.8万余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峰值已过1万余人,属于少数民族散居地区。2013年被国家民委确定为第四批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以来,该市围绕“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为主题,以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重点,以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抓手,想方设法让改革发展“红利”更多地惠及少数民族群众,让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有力地推动了城市民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准化。去年1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原主任王正伟同志对芜湖市做法作出重要批示:芜湖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城市民族工作,大胆探索民族工作的新机制、新思路、新办法,他们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一、紧紧抓住试点工作这一重大机遇,努力推动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八项机制”落地生根

重视是基础,机遇是条件,实干才是关键。试点工作以来,该市从成立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分解细化责任清单、提供财政经费保障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推进满足外来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八项机制”已落到生根。

一是建立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服务管理共享机制。依托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和“易户网”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对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服务“实时共享”,业已形成少数民族事务“管理扁平化、服务网格化”工作格局。目前,全市各社区通过这一信息化平台,全面掌握少数民族基本信息状况,做到不缺一户、不漏一人。

二是打造两“中心”多平台协调服务机制。2014年成立了城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和回民事务服务中心,作为城市民族工作部门对外延伸的服务窗口和专门处理回民殡葬事务的服务机构。目前,中心已累计受理并协助处理了数十起各类服务咨询事宜和民事纠纷,极大地方便了少数民族群众办事,被外来少数民族群众亲切地称为值得信赖的“娘家”。

三是构建多渠道帮扶救助机制。连续三年对少数民族低保特困及低收入家庭信息情况跟踪统计并建立台账,将少数民族群众重大危急救助及服务纳入全市救助体系。专门为流动少数民族开辟绿色通道,凡遇意外事故、急难险危均能提供针对性的救助服务。

四是构建权益保障和民生改善机制。始终本着“少数民族群众利益优先保障,民族地区困难问题优先解决”的工作理念,努力用“真金白银”的具体行动来改善少数民族民生。试点以来,市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全市用于改善少数民族民生及帮扶资金总量是前20年的总和。如合理新增清真超市、饭店,建成清真食品一条街;无偿划拨200亩土地、投资2000万元,建成回民公墓;连续四年举办“民族情·同心路”少数民族专场招聘会提供千余个就业岗位;连续四年发放春节牛羊肉价格补贴等。

五是做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由在芜疆籍维吾尔族、四川阿坝藏族、青海化隆回族流动人口参与的城管、公安协管员队伍,协助开展矛盾纠纷化解调处工作。定期召开民族关系状况分析会、矛盾纠纷排查会、涉“”事件通报协调会。注重发挥民族宗教代表人士的作用,加强与少数民族感情联络,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利用宗教政策学习教育月及民族团结宣传月,开展形式多样的流动人口普法教育。近两年成功处置涉“”矛盾纠纷20余起,无一起事件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

六是筑牢社区民族工作创新服务新机制。围绕“一区一品”目标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引领创建工作在市区蓬勃开展,不断筑牢民族工作的基层基础。截止目前,全市已有三批共计8个社区被省、市民委确定为示范社区,并荣获民族团结进步各类表彰。

七是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机制。努力把试点工作作为民族政策再宣传、服务管理再延伸、政策落实再检查、体制机制再完善的过程,广泛开展多领域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逐步形成机制化、常态化。如通过全市公交车、出租车常年滚动播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口号,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组织开展民族知识有奖竞猜,推动“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八是强化监督检查机制。协调整合市试点建设领导小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及民委委员单位工作职能,将试点工作纳入全市综治(平安建设)目标考核及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内容,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办,市人大、市政协负责监督检查,有力推动了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二、紧紧围绕城市社区这一重要窗口,全面推进嵌入式社区民族工作上台阶

城市民族工作重点在社区。近年来,芜湖市以推动建设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抓手,努力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再上新台阶,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民族工作示范社区。

----镜湖区海南社区运用少数民族人口信息平台,通过网格员登门入户,信息采集更新,为社区民族工作开展提供便捷。社区开展的民族文化系列服务为各族居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营造了良好氛围。

----鸠江区华强社区不断夯实“一库、二网、三访”根基,认真做好“四个结合”,不断拓展城市民族工作以人为本的新路子。“一库”:即少数民族居民信息库。依托“一站通平台”覆盖辖区全部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居民信息数据库;“二网”:即民族工作组织管理网和服务管理网。按照社区网格分布,在各片区建立以居民小组为单位的民族工作服务管理网络。“二网”上下贯通,左右相连,建成社区民族工作全覆盖的管理体系;“三访”:即春节、中秋、端午三必访,社区将上述节日固定为少数民族居民走访日,通过登门拜访、召开座谈会、茶话会等形式,让他们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利用社区工作者和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组织平台,将日常服务管理分解到每位参与者身上,使人人都是服务窗口、处处满足服务需求。同时社区文化活动也开展的红红火火,有各族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民族乐团、古筝研习班、合唱团、智慧书屋等,每周定期举办活动,小区内精心打造的民族文化长廊,已成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弋江区兴隆街社区精心打造“HW互联网+”服务体系,创新社区民族工作新思路。“HW互联网+”服务体系(H和W分别是英文“Help each other”(互助)和“web(网)”的第一个字母,分别代表“互助”和“网格化”的意思),指的是借用互助合作的精神,运用网格化手段管理,通过互联网的支撑,+现有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少数民族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如:“红云”党建服务,一站通、社管通、社区QQ服务群等,把民族工作有机地嵌入到社区“HW互联网+”服务体系中,形成“党政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上下联动”的基层民族工作新格局。社区服务大厅内,别具一格为少数民族居民量身定制的“许愿树”将少数民族居民诉求、期盼、愿景寄于“许愿树”上,通过这一独特方式,加深社区干部与居民的情感交流。

----校地共建,民族团结之花竟相绽放。弋江区及所辖澛港街道汇成社区,针对辖区内高校集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多特点,与安徽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签署校地共建民族团结进步合作协议,通过“学雷锋志愿者”协会、“向日葵”义教协会及“大学生嘉年华”等活动平台,开展联谊、帮扶、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与此同时,区有关部门还组织社区城管员,设立“你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市容开放日活动,邀请部分在芜少数民族流动经商人员亲身体验,向辖区内50余家兰州拉面馆、20多家维吾尔族摊群、40多处藏、羌族流动商贩,广泛宣传城管政策法规及文明经商守则,并将印有维、汉双语的服务手册送到经营者手中,极大地方便了维吾尔族群众在芜生产经营。

三、紧紧围绕“两个中心”一站式服务这一重点环节,努力打通服务少数民族最后“一公里

市少数民族事务服务中心和回民事务服务中心作为市民委对外延伸的服务窗口,始终秉承“亲、诚、惠、实”的服务理念,集民族成份变更、政策法律咨询、流动少数民族子女就学、居住证办理、法律援助、权益维护、矛盾纠纷调解、回民殡葬一站式服务为一体,面对面、心贴心为少数民族群众办事提供了极大地方便。一是中心服务大厅绘制了市民委及市辖四区民宗局办公地点、路线交通图、新疆维吾尔族在芜经营者居住分布图及清真寺回民殡葬殡仪馆宣传画册,使来中心办事的少数民族同胞对涉“”有关概况一目了然。二是将中心服务内容、办事流程、来访告知及有关规章张贴上墙,遇有前来办事者,工作人员均能耐心为其介绍、宣讲。三是开辟为流动少数民族子女就学开辟绿色通道,中心已与市辖四区教育部门建立了“热线电话”。凡在芜申请办理居住证的流动少数民族子女有入学、入托等方面需求时,中心工作人员会及时将有关信息传递至辖区教育部门,并以最快地速度为其协助办理相关入学手续,目前已为在芜新疆维族、青海、甘肃回族等流动少数民族子女30余人办理了入学手续。四是聘请专业律师,定期为少数民族群众开辟法制讲座,普及法律知识,受理法律援助,调处矛盾纠纷。与此同时,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密切配合,多次协助处理涉疆、涉藏、涉回突发事件,有力维护了当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此举已多次得到中央统战部、省委主要领导及相关领导批示、肯定。

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更是民族工作部门责任所在。下一步,芜湖市将以本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申报工作为契机,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努力将外来少数民族事务管理体系建设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延伸,力争让外来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增强“归属感”、提升“获得感”,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