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可“期”? 少年可以“期”?
虽然校园分期购物平台发展迅速,但因为其超前消费的特征,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和争议。
问题一:大学生消费有潜力么?
群体庞大,个体消费能力有限,但潜力很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学生(分期)消费的主要目标,是价值数千元的3C数码产品,包括手机、电脑等,其比例远远超过其他商品。
但业内人士认为,以数码消费为主的借贷,属于高额低频的消费,用户在分期购买一部手机之后,或许在一年之内都不会再次进行消费,再加上学生资金来源有限,这也就意味着,高校学生虽然群体庞大,但个人消费潜力十分有限。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大学生购物平台真正的目的可能是“意在沛公”。“学生是潜在的优质客户群体,当他们走出校园后,找工作、租房、旅游等需求,都可以继续在我们这里分期付款。”合肥一位分期购物平台的代理商介绍。
问题二:违约问题该如何解决?
确实存在违约风险,购物平台已有一些对策。
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的风险有多大?一直以来各方观点不一,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学生贷款的风险控制方面。在征信体系尚不健全的大背景下,没有任何抵押担保的大学生群体,可能存在的违约问题引人关注。
目前大学生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家庭,没有独立、稳定的经济收入,很容易出现违约情况。而且与一般贷款不同,购物平台属于消费贷款,很难产生投资收益,这更提高了还款难的风险。
但一些平台看好大学生市场,建立了学籍认证、面签等风险控制程序;部分平台为了增加大学生还款能力,还会向学生推荐兼职工作,并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重点强调违约成本,以减少风险。
问题三:是否会助长攀比心理?
有观点称或助长畸形消费观念,应加强监管。
记者采访时发现,对于分期购物平台,不少学生家长坚决表示反对。“每期几百元看着不多,但是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来说,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瞒着我们家长省吃俭用以还月供。”一名家长表示出担忧。
有人认为,一些商家正是看中了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的空白,利用大学生的一些不成熟心理(比如易于攀比的冲动心理),采用一些推销的方式,促使大学生超前消费。“这些分期平台,助长了一些孩子的畸形消费观念。”有家长这样认为。
实际上,2009年以前,信用卡消费也曾经在高校中风靡一时,但也随之出现了很多违约问题。为此,政府特意提高了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门槛,因此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校园分期购物平台,也应该纳入到政府监管当中。
分期消费须考虑自身能力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的快速崛起,让小微分期付款消费成为可能,这为校园分期购物平台的兴起提供了现实基础。
“现在互联网的竞争是客户竞争,未来校园分期购物平台的发展趋势可能也不是赚钱,而是赚取客户,获得更多的客户信息。”安徽大学金融学教授郑兰祥认为, “校园分期”的出现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结果。
郑兰祥表示,从学生层面来看,校园分期购物平台可能会助长校园攀比、引发奢靡之风泛滥等问题,“所以国家可以考虑将其纳入监管体系中,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对于理性的校园信贷行为,可以支持,通过其他风险控制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理性消费的基础上。“毕竟大学生大多年满18周岁了,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借款时必须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不要盲目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