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小麦赤霉病防控形势严峻 预计发生面积约2400万亩

04.04.2018  18:03

      4月4日,省农委组织召开小麦赤霉病防控新闻发布会。省农委副主任朱永东向与会媒体记者通报了2018年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指出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形势严峻,预计全省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发生面积约2400万亩,需实施预防面积约6200万亩次。

      据了解,小麦赤霉病是我省麦区重大流行性病害。小麦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我省危害最严重的是穗腐,部分年份有秆腐危害。若防控不力,不仅造成小麦产量、品质大幅下降,还影响小麦收购和农民增收。近年来,受气候和栽培方式变化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在我省发生范围和程度有逐年扩大与加重的趋势。2012年、2015年、2016年3年大发生,发生范围从常发区的沿淮及其以南麦区北扩到淮北主产麦区,发生范围已覆盖全省。据省植保总站近期调查,田间小麦赤霉病菌源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加上气象预报4月份天气条件比较有利于发生,预计今年小麦赤霉病全省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约2400万亩,需实施预防面积约6200万亩次,防控任务十分艰巨。

      下一步,省农委将成立5个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督导组,每个组至少安排1名安农大或省农科院植保方面的专家。督导组既检查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防控工作,又开展防治技术指导。小麦主产区将组织农技人员分片包干,驻点服务。同时,加大对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对购置现代植保机械和植保施药作业进行补贴,对大型农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开展统防统治,提高赤霉病防控效果和效率。

      省农委种植业局张韪局长、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丁克坚教授、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岳伟副研究员、省植保总站黄秋云站长出席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防治小贴士:

      常发区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抓住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全面喷施高效对路药剂预防,减轻病害危害程度。偶发区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不放松,小麦抽穗扬花期一旦遇连阴雨或较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立即组织药剂防治,降低病害流行风险。

      防治技术:

  在科学肥水管理、清沟理墒等农业防控措施基础上,抓住关键时期及时喷施对路药剂预防是控制当季小麦赤霉病发生、降低毒素污染的重要措施。为提高预防控制效果,各地应努力做到“四个坚持”。

  (一)坚持适期用药。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是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最佳时期。长江流域、江淮、黄淮南部等常发区,全面落实“见花打药”药剂预防措施,如遇连阴雨、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应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再次施药,进行第二次防治。黄淮北部、华北等偶发区,一旦遇适宜病害发生的气候条件,应抓住小麦扬花期,及时用药预防。

  (二)坚持合理选药。选用对路的药剂种类、足够的有效剂量,是保证预防控制效果的关键。应优先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局部等赤霉病菌已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必须慎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剂型上尽可能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同时,注意轮换用药,第二次防治应选用与第一次防治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真菌毒素污染。

  (三)坚持科学施药。选用高效的施药器械、适宜的助剂和稳定剂,是保障预防控制效果的基础。推荐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热雾机、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无人机等施药机械,应尽量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尽可能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添加相应的功能助剂,保证适宜的雾滴大小和药液均匀展布性能。机动弥雾机喷雾,出液量应控制在2/3以内;热雾机防治,应配合稳定剂使用;无人机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作业,应添加沉降剂。

  (四)坚持一喷多效。小麦穗期是小麦多种病虫盛发期,各地应以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为重点,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和科学混配防控药剂,兼顾做好条锈病、白粉病、吸浆虫、蚜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同时,注重防病治虫和控旺防衰相结合,推行药肥混用、促进保粒增重。

  此外,小麦成熟期要及时收获、晾晒烘干,避免麦粒受水分过高或湿度过大影响,致使病菌再次繁殖、产生毒素。

( 来源:安徽农网  方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