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尚未感觉“轻松”
近日出炉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令市场感觉“很欣慰”,尽管数据显示,整个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而且由于系列定向宽松微调政策的出台,小微企业获得了更大的支撑力度。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企业抱怨“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在资金层面,部分企业尤其小微企业尚未感觉到“轻松”。
定向宽松显效
央行《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余额120.9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狭义货币余额34.15万亿元,同比增长8.9%;流通中货币余额5.70万亿元,同比增长5.3%。上半年净回笼现金1620亿元。《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则显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0.5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4146亿元。
今年以来,央行两次出台定向降准政策,还创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工具,包括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支持“三农”、小微等经济薄弱环节,方向性明确。
这在数据上也有比较充分的反映。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7%,比大型企业贷款增速高5.6个百分点。其中,微型企业增加更快,达到20.4%。
对于央行上半年货币政策的执行和操作,市场普遍认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兴业银行认为,上半年货币政策有比较突出的亮点:货币政策反应比以往更灵敏更及时;在保持流动性平稳上,表现更为出色;货币政策定向发力的特征十分明显;货币政策更注重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小企业未感“轻松”
“民间借贷利率要到20%以上,银行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也还在30%至50%。”广州一家电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对记者说。
央行于去年7月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又于当年10月推出了基于商业银行联合报价为基础的新贷款基础利率,但是利率不降反升。在发布之初的2013年10月25日,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为5.71%,目前为5.76%,其间,还一度升至5.77%。
经济专家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存在的前提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将面临更大压力。尽管政策可以有意识引导,但银行不可能过度承担信贷风险。
2013年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110.65万亿元,短短半年时间里,M2增加了10.31万亿元,增幅超过9%。“货币没有超发,但确实出现‘高货币化’趋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整个社会融资成本高态势。”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我国金融市场还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为主,在当前市场的资金面还处于紧平衡状态,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
期待金融市场化改革
尽管存在数据与感觉的背离,但记者采访的大部分专家认为,金融市场化改革需要时间来消化,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广东不少经济专家认为,中国经济现在需要的不是让所有企业包括小微企业感觉到资金面的宽松。这并不符合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也不符合经济运行的本质规律。关键是要让有前景的企业在市场化的条件能够有机会获得更为优质的资源。
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袁季说,在未能获得资金支持的企业中,还有很多也是优质的企业。“但是,货币政策总体还是一个总量政策。其中的定向宽松辅助性手段尽管能起一定作用,但不可能实现大面积普惠。”在他看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得到实质性解决,要等到金融市场化改革真正实现之后。
“只有在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真正形成之后,才能激活市场配置资源的能量,企业的融资成本才有可能更大程度上由实力和前景说话。”一位银行业研究人士说。
责任编辑:李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