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将全面实行“学区制” 中小学实行就近、划片入学

17.02.2017  19:33

  据江淮晨报报道,到2020年,城市市区、县城城区每3万常住人口至少建设1所公办幼儿园;全面实行“学区制”,中小学实行就近、划片入学;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推进普通高中实行“选课制”、“走班制”……昨日,省教育厅发布《安徽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针对“入园难”、高考改革、大班额等教育热点问题,端出一系列“教育大餐”。

  教师

  配置

  本土化定向培养乡村教师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在园幼儿185.7万人,专任教师总量短缺达5.72万人。为此,我省将建立完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及时补足配齐教师,幼儿园新入职教师须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推动落实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鼓励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等方式解决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保健员短缺问题。

  为拓宽乡村教师来源,我省将本土化定向培养“一专多能型的全科型”乡村教师,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高等学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吸引高等学校毕业生到村小、教学点任教。同时,还将探索建立新聘教师农村学校任职服务期制度,将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经历作为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

   特殊

  教育

  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把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各项权益。加强省市两级统筹力度、发挥县(市、区)基本作用,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根据规划,我省将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政策体系,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普通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与此同时,完善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招收残疾学生政策。逐步健全特殊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学校基本办学标准。促进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强化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加强残疾学生专业学习、就业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服务,促进残疾学生更好融入社会。

   学前

  教育

  每3万常住人口至少建设1所公办幼儿园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对于家长们来说,“家门口”新增了哪些幼儿园备受关注。根据省教育厅发布的新规划,“十三五”期间,扩充学前教育资源将成为关键词。

  “坚持公办民办并举,重点扩大普惠性幼儿园原则,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毛入园率。”规划中提出,我省正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园,严格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等方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省教育厅表示,我省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园。计划到2020年,城市市区、县城城区每3万常住人口至少建设1所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开展科学保教,消除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质量评估监管体系,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全面消除各类看护点。

  义务

  教育

  我省将全面实行“学区制”中小学实行就近、划片入学

  在义务教育方面,今后,我省将全面实行“学区制”,中小学实行“就近、划片”入学。

  未来几年,我省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根据规划,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完善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全面实行学区制,积极推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为对接高考改革,我省将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招生录取的依据,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比例不低于80%。

  此外,为保证教育公平,我省将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完善高校招生录取志愿设置和投档方式改革,稳步推进高校录取批次改革。研究制定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实施城乡新建居住区(楼盘)配套学校(园)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保障教育设施配套,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

  同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保障学校设施设备全面达标,实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资源的统筹配置和管理,提升城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到2018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覆盖。

  此外,我省还将推广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委托管理、学区制管理、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办学形式,加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大力提升乡村及薄弱地区义务教育质量。到2020年,全省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等地区实现城市市域内均衡发展。

   保障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今后,我省将按照方便学生上学、不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保证教学质量的原则,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继续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健全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保障机制和管理机制,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

  同时,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采取救助帮扶等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巩固民族乡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扩大中小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规模,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高中

  教育

  推进普通高中实行“选课制”、“走班制”

  目前,我省已经确定高考改革“时间表”,2018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将在三年后尝鲜“新高考”,那么,高中如何建立新课程体系“接轨”高考改革?根据规划,今后,我省高中或将实行与大学一样的“走班教学”。

  规划提出,我省将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探索综合高中、特色高中、“二一分段、高三分流”等多种模式,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同时,推进普通高中培养模式多样化,开齐开足选修课,增强学生的选择性。积极探索在普通高中开设以拓展知识、提高兴趣、加强试验等为主的大学先修课程,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特别是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我省将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推行“小班化”教学,推进普通高中实行“选课制”、“走班制”,开设多样优质的选修课程。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高等

  教育

  实施分类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高等教育方面,今后,我省将根据不同学校和学科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办学标准,实施分类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完善政策措施和调整资源配置,实施分类管理、指导和服务。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多元发展、特色办学。加快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深度转变。

  同时,分类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和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使其在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创新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等方面形成较强特色和竞争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同类高校和学科建立联盟、合作共赢,鼓励不同类型的高校错位发展、办出特色。

责任编辑:李梅